肉身 [ròu shēn]
1. 佛教术语。指肉体。
例耶稣基督肉身走在人们中间。
英[body;]
肉身 引证解释
⒈ 佛教称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幻身。
引《楞严经》卷八:“是清浄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
元 方回 《杂书》诗之四:“自恨肉身无报答,日常饱饭夜安眠。”
⒉ 泛指肉体。
引《红楼梦》第一〇四回:“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脱胎去的。”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
⒊ 僧道死后,将其尸体经过处理,涂以金漆,以资供奉,亦称“肉身”。
引清 陆次云 《湖壖杂记·法相寺》:“武林 仙佛之肉身有二:一 丁野鹤,一 长耳和尚 也。”
国语词典
肉身 [ròu shēn]
⒈ 父母所生的身躯。
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罗汉曰:『凡俗肉身,上之不得。请上沉香座。』」
肉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借胎释义:迷信说法,谓神仙鬼怪为某一目的而借人的肉身降生世间。
- 2.
幻身释义:佛教语。肉身;形骸。谓身躯由地、水、火、风假合而成,无实如幻,故曰幻身。
- 3.
影身释义:⒈僧人死后的肉身。佛家以身为幻影,故称。⒉隐蔽身体。
- 4.
挂灯释义:⒈亦作“掛灯”。 僧俗燃身灯以奉佛。为古代僧众之陋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胡三省 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鉤徧鉤其肤,凡鉤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⒉喜庆日悬挂红灯。参见“挂灯结彩”。
- 5.
断臂燃身释义:断手臂、燃肉身灯。明 李贽《咏古》之二:“断臂燃身未足夸,何当垂老问年华。”明 李贽《复邓石阳书》:“虽至于断臂燃身,亦祗为丧身失命之夫耳,竟何补也!”参见“燃肉身灯”。
- 6.
燃肉身灯释义:用铁钩钩皮肤,钩上遍挂灯盏,贮油燃点。 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无义苦行”。《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元 胡三省 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鉤徧鉤其肤,凡鉤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
- 7.
祷祈释义:祈祷。祷告而祈求。《后汉书·郎顗传》:“自冬涉春,讫无嘉泽。数有西风,反逆时节。朝廷劳心,广为祷祈。”唐 罗隐《冬暮寄裴郎中》诗:“仙郎旧有黄金约,沥胆隳肝更祷祈。”宋 苏轼《贺坤成节表》:“仁为天助,寿不假於祷祈。”《朱子语类》卷一○六:“其佛肉身,尝留公厅,祷祈徼福。”宋 梅尧臣《幽庙》诗:“三年空祷祈,万疾无愈差。”
- 8.
秽囊释义:佛教语。 指凡人的肉身。
- 9.
秽身释义:佛教语。称凡夫之肉身。
- 10.
羽化飞升释义:指肉身死去,灵魂或者精神之类的其它东西飞升到更高一层的界面。
- 11.
肉眼凡夫释义: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尘世平常的人。
- 12.
肉眼凡胎释义: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胎:指凡人的身体。 指尘世平常的人。
- 13.
肉身灯释义:谓遍体挂钩燃灯。后为流弊,朝廷予以禁止。《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元 胡三省 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钩徧钩其肤,凡钩,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
- 14.
肉身坐佛释义:又名肉身佛、肉身佛像。
- 15.
色身释义:佛教语。 即肉身。《楞严经》卷十:“由汝念虑,使汝色身。”《金刚经·离色离相分》:“如来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陈雄 注引《坛经》:“皮肉是色身。”南朝 陈 徐陵《长干寺众食碑》:“则菩萨应化,咸同色身,诸佛浄土,皆为揣食。”唐 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坏。”《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小僧出家人,只这个色身,尚非我有,何况外物乎?”
- 16.
苦器释义:佛教语。 指人的肉身。佛教以身为受苦之器,故称。
- 17.
解化释义:⒈解脱转化。指舍弃肉身,修行成道。宋 黄庭坚《书问政先生诰后》:“杨氏(杨行密)之未解化而去,弟子葬之。举棺,唯衣履存焉。”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吕岩论》:“虽解化一事,似或玄微,正非假房中黄白之小端,从而服食颐养,能尽其道者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三》:“王子乔 事,旧説 浮丘公 携与乘鹤,共登 嵩山,此事又不同,解化时年正十五六云云。”⒉分解;变化。《西游记》第二二回:“又只见那骷髏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同。”郭沫若《北伐途次》十八:“土耳其 近年的国权运动的成功也有同样的意义,便
- 18.
身城释义:佛教语。 指肉身。
- 19.
身塔释义:僧塔。 为僧人埋骨之所。有真身塔(肉身塔)、灰身塔(火化后以灰身立塔安葬)和舍利塔(仅取高僧火化后的舍利立塔供养)之别。
- 20.
道价释义:僧家在修持方面的声望。宋 王十朋《哭纯老》诗:“莫年住 甌 闽,道价高远迩。”《剪灯馀话·听经猿记》:“其后道价高重,虎侍猿随,变幻神奇,不可胜述,世称为 肉身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