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修 [shù xiū]
1. 送给教师的报酬(修:古时称干肉)
例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或献人。——《礼记·少仪》
英[private tutor's emolument;]
束修 引证解释
⒈ 见“束脩”。 十条干肉。旧时常用作馈赠的一般性礼物。
⒉ 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
⒊ 指学生致送教师的酬金。
⒋ 借指薪俸。
⒌ 束带修饰。
⒍ 约束修养。
⒎ 也谓敛容肃敬。
⒏ 束载干肉。引申为携带干粮。
国语词典
束修 [shù xiū]
⒈ 老师的酬金。参见「束修」条。
引《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东家包我个月,有几两银子束修。」
《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访请一位名师,每年束修一百二十两,自此济川就在家里读书。」
⒉ 约束修整。也作「束修」。
引《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且大将军之事,岂得珪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
束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修馔释义:⒈准备饭食。唐 薛用弱《集异记·柳超》:“汝等当修饌,伺吾食毕,可进毒於吾,吾甘死矣。”,⒉教师的薪金及饭食。修,通“脩”,束修。《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那 程师爷 见修饌不菲,人地相宜,竟强似作个老教去吃那碗豆腐饭。”
- 2.
宦达释义:官位显达,仕途亨通。晋 李密《陈情事表》:“且臣少事伪朝,歷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唐 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诗:“安稳 高詹事,兵戈久索居。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疎。”元 范梈《寒食后百丈山夜坐》诗:“以閒酬宦达,将病抵心慵。”明 王世贞《雨后与孙兆孺小坐》诗:“宦达何知味?年衰始问身。”清 恽敬《南华九老会诗谱序》:“士当年少气壮,束修自进,曰:‘吾将以为天下也。’一旦宦达矣,名溢於朝,禄丰於室,又相率引去以为高。”
- 3.
执修释义:⒈同“执脩”⒉行束修礼。意谓拿着干肉,作相见的礼品。
- 4.
执脩释义:行束修礼。意谓拿着干肉,作相见的礼品。
- 5.
束修释义:“束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 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学费即是“束修数条”,束修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
- 6.
束仪释义:奉师的酬礼。束,束修。
- 7.
束修羊释义:亦作“束脩羊”。 用作束修的羊。泛指束修。
- 8.
束脩羊释义:见“束修羊”。 用作束修的羊。泛指束修。
- 9.
束金释义:束修之金。 旧时入塾的学费。
- 10.
系衔释义:旧官吏原职外别加的称呼名号;所挂的官衔。《宋史·河渠志七》:“仍选武臣一人习於修江者,随其资格,或以副将,或以路分鈐辖繫衔,专一鈐束修江军兵。”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六·尚书》:“弘治 十五年壬戌,繫衔礼部为尚书者,内阁则 谢迁。”清 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小引》:“先生年四十三,正月十四日作《崇恩禪院记》,繫衔但书通直郎而无职任,已罢官故也。”
- 11.
罅缝释义:缝隙;裂缝。《朱子语类》卷四三:“君子无许多劳攘,故易事;小人便爱些便宜,人便从那罅缝去取奉他,故易説。”明 高攀龙《讲义·自行束修以上三章》:“愤是无罅缝可入,心懣闷之甚。”沈从文《新湘行记》:“悬崖罅缝间绿茸茸的,崖顶上有一列过百年的大树。”
- 12.
计利释义:⒈计算利害。《孙子·计》:“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杜牧 注:“计算利害是军事根本。利害既见听用,然后於常法外,更求兵势以助佐其事也。”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五二:“是非得失閒,焉足相讥理?计利知术穷,哀情遽能止。”⒉谋利;计较利益。《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其心欢喜,计利一时,即堕生死十五刼中,当作黄门,用是使比丘相增耳。”明 海瑞《赠霜柏陈先生得奖劝序》:“诸弟子之言曰:‘事师三年,二经帮补入学矣,不一见有计利言色。先后进生,自行束修以上,均此诲心待之。’”清 王槐《转漕行》:“下策决 河
- 13.
诲心释义:教诲之心。明 海瑞《赠霜柏陈先生得奖劝序》:“诸弟子之言曰:‘事师三年,二经帮补入学矣。不一见有计利言色。先后进生,自行束修以上,均此诲心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