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冠弁 冠弁的意思
guānbiàn

冠弁

简体冠弁
繁体
拼音guān biàn
注音ㄍㄨㄢ ㄅ一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ān guàn,(1) 帽子。【组词】: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组词】: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1) 把帽子戴在头上。【组词】:沐猴而冠。(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组词】:冠军。(3) 姓。

biàn,(1) 古代的一种帽子。【例句】:弁髦(①古代贵族子弟行加冠礼时用弁束住头发,礼成后把弁去掉不用,后喻没用的东西;②喻轻视)。(2) 〔弁言〕书籍或长篇文章的序文、引言。(3) 旧时称低级武官。【组词】:马弁。武弁。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具有出众的才华或能力,成为该领域的顶尖人物。

冠弁的意思

冠弁 [guān biàn]

1. 天子田猎时的装束。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

2. 古代礼帽的总称。

3.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以指成年。

5. 指官员。

冠弁 引证解释

⒈ 天子田猎时的装束。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弁,皮帽。

《周礼·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
孙诒让 正义:“此王四时常田之服,盖玄冠而加弁也。”

⒉ 古代礼帽的总称。

《荀子·君道》:“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饰之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倭缎》:“其帛最易朽污;冠弁之上,顷刻集灰;衣领之间,旬日损坏。”

⒊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以指成年。

宋 司马光 《祭庞颖公文》:“越自童齔,得侍坐偶,抚首提携,爱均子姓;甫胜冠弁,遽丧所天,孤苦憃愚,不能自立。”

⒋ 指官员。

宋 梅尧臣 《丞相》诗之一:“丞相之拜,冠弁旅至。”


冠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冠弁释义:⒈天子田猎时的装束。 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周礼·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孙诒让 正义:“此王四时常田之服,盖玄冠而加弁也。”弁,皮帽。⒉古代礼帽的总称。《荀子·君道》:“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饰之也。”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倭缎》:“其帛最易朽污;冠弁之上,顷刻集灰;衣领之间,旬日损坏。”⒊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以指成年。宋 司马光《祭庞颖公文》:“越自童齔,得侍坐偶,抚首提携,爱均子姓;甫胜冠弁,遽丧所天,孤苦憃愚,不能自立。”⒋指官员。宋 梅尧臣《丞相》诗之一
    • 2.
      弁服释义:古代贵族的帽子和衣服。随场合而异,有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服弁服等。
    • 3.
      正服释义:⒈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 包括朝服、祭服、丧服。《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褻服”何晏 集解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无所施。”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裼袭》:“《周礼》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丧服义例》:“盖义服亦正服也,岂有臣为君之义斩而非正服者乎!”⒉服正服。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三年之丧》:“此以《礼记》诸篇证《仪礼》,而知三年之丧,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郭沫若《高渐离》第三幕:“秦始皇帝 冕
    • 4.
      突弁释义:《诗·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孔颖达 疏:“未经几时而更见之,突然已加冠弁为成人。”后因以“突弁”形容人长大迅速。唐 刘禹锡《谪九年赋》:“突弁之夫,我来始黄;合抱之木,我来犹芒。”
    • 5.
      金珰释义:⒈汉 代侍中、中常侍的冠饰。璫当冠前,以黄金为之,故名。《后汉书·宦者传序》:“自 明帝 以后……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亦二十人,改以金璫右貂,兼领卿署之职。”《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金璫垂惠文,煌煌发令姿。”李善 注引 董巴《舆服志》:“侍中冠弁大冠,加金璫,附蝉为文。”⒉比喻高官。南朝 宋 鲍照《蜀四贤咏》:“如今圣纳贤,金璫易覊络。”隋 江总《华貂赋》:“随玉珩之近远,共金璫之去留。”⒊用黄金装饰的瓦当。《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以漆灌瓦,金璫、银楹,珠帘、玉壁,穷极工巧。”胡三省

冠弁(guanb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冠弁是什么意思 冠弁读音 怎么读 冠弁,拼音是guān biàn,冠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冠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