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正旦 正旦的意思
zhēngdàn

正旦

简体正旦
繁体
拼音zhēng dàn
注音ㄓㄥ ㄉ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dàn,(1) 早晨。【组词】:旦暮。通宵达旦。枕戈待旦。(2) 表示某一天,亦指农历的初一日。【例句】:旦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旦。旦日(a.明天:b.白天)。(3)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组词】:老旦。花旦。(4) 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

基本含义

指新年的第一天,也指新的开始或起点。

正旦的意思

正旦 [zhēng dàn]

1. 农历正月初一。

[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year; ]

2. 戏曲角色,即青衣。

[ mainfemale role in Chinese opera; ]

正旦 引证解释

⒈ 传统戏曲脚色名。简称“旦”。由 宋 杂剧、 金 院本的“装旦”演变而来。在剧中扮演女主角。 元 杂剧、 明 清 传奇及一些地方戏剧中都有此角色,在京剧里称作“青衣”。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冲末扮 竇天章 引正旦扮 端云 上。”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还是我 老妥 做了天下第一个正旦。”
《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

⒉ 正月初一。

《列子·说符》:“邯郸 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鳩於 简子,简子 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 简子 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后汉书·党锢传·陈翔》:“时正旦朝贺,大将军 梁冀 威仪不整。”
唐 元稹 《酬复言》诗:“苦思正旦酬白雪,闲观风色动青旂。”
《明史·彭韶传》:“正旦者,岁事之始。”


国语词典

正旦 [zhēng dàn]

⒈ 农历正月一日。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陈翔传》:「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翔)​奏冀恃贵不敬,请收案罪,时人奇之。」

⒈ 元杂剧脚色之一。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正旦扮王嫱引二宫女上诗云。」
《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


正旦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除夕释义: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之夜。 除夕联欢会。

正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礼释义:⒈不以礼相待。《左传·隐公六年》:“郑伯 如 周,始朝 桓王 也,王不礼焉。”⒉不施礼。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正旦做不礼科,云]‘兀那厮,靠后。’”
    • 2.
      乞如愿释义: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有商人过 清湖,见 清湖君,君问所须,商曰:‘但乞如愿。’君许之,果得一婢,如愿 即其名也。商有所求,悉能致之。后因正旦,如愿 晚起,商人挞之,走入粪壤中不见。今人正旦,以细绳繫绵人投粪扫中,云乞如愿。”后用为典故。
    • 3.
      依约释义:⒈依据;沿袭。 《隋书·王劭传》:“採民间歌謡,引图书讖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誌》,合三十卷,奏之。”唐 元稹《告祀曾祖文》:“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 积 彼此奉祀於治所。”明 梅鷟《尚书考异》:“出 孔 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⒉仿佛;隐约。唐 刘兼《登郡楼书怀》诗:“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宋 晏殊《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明 文徵明《庚辰除夕》诗:“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 4.
      决撒释义:⒈亦作“决撒”。败露;戳穿。《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到亏当日小夫人入去房里自吊身死,官司没决撒,把我断了。”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四折:“[正旦云]:‘你曾逗人家女人来么?’[ 秋胡 背云]:‘我决撒了也。’”《水浒传》第六六回:“你又露出雪也似白面来,亦不像忍饥受饿的人,这般模样,必然决撒。”明 王錂《春芜记·忤奸》:“我想倘然 楚王 用了他,他日逐使起嘴来,我一发弄得决撒了。”⒉决裂。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常言道:娘慈悲,女孝顺。你不仁,我生忿,到家里决撒喷。”鲁迅《三闲集·叶永蓁作
    • 5.
      副旦释义:元 杂剧脚色名。仅见于《元曲选》本《货郎旦》一剧,由副旦扮 张三姑,自第二折以下主唱全折。此剧另有 明 脉望馆 抄本,脚色安排是:正旦在第一折扮 李彦和 妻 刘氏,第二折以下均扮 张三姑。一般认为,副旦名目可能为《元曲选》编者 臧懋循 杜撰。
    • 6.
      华国释义:光耀国家。《周礼·春官·典路》“凡会同军旅,弔于四方,以路从”汉 郑玄 注:“王出於事无常,王乘一路,典路以其餘路从行,亦以华国。”晋 陆云《张二侯颂》:“文敏足以华国,威略足以振众。”宋 苏轼《贺邻帅及监司正旦启》:“恭惟某官厚德镇浮,高名华国。”《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不想你我这个孩子,不及两年工夫,竟作了个‘华国词臣,荣亲孝子’。”
    • 7.
      可又来释义:对自己或别人说的话表示肯定或加重语气。犹言的确是。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正末云] 刘 家女,你有一件儿好处,四村上下别的妇女都学不的你。[旦儿云]可又来,我也有那一桩儿好处,你説我听。”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倈儿云]这个是我亲娘,你是我妳子。[正旦云]可又来,我的乖乖儿嚛!”《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可又来!我的父亲昨日明明把十五贯钱与他驮来作本,养赡妻小,他岂有哄你説是典来身价之理?”清 孔尚任《桃花扇·守楼》:“[旦]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一百年,只是不嫁 田仰。[末
    • 8.
      吞墨释义:北齐 于正旦劳诸郡上计吏。劳毕,赐纸命陈事宜。书迹滥劣者罚饮墨水一升。事见 唐 韩鄂《岁华纪丽·元日》。后以为习字之典。
    • 9.
      噀酒释义:指 后汉 栾巴 喷酒为雨事。 晋 葛洪《神仙传·栾巴》:“正旦大会,巴 后到,有酒容,赐百官酒,又不饮,而西南向噀之。有司奏不敬。詔问 巴,巴 曰:‘臣适见 成都 市上火,臣故漱酒,为尔救之。’乃发驛书问 成都,已奏言:‘正旦食后失火,须臾有大雨三阵,从东北来,火乃止,雨著人皆作酒气。’”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情愿做归湖 范蠡,情愿做噀酒 欒巴,携閒客登山採药,唤村童汲水烹茶。”
    • 10.
      四厢乐歌释义:晋 与 南朝 宋 齐 时,朝会燕飨所用的乐歌,统称四厢乐歌。《南齐书·乐志》:“元会大饗四厢乐歌辞,晋 泰始 五年太僕 傅玄 撰。正旦大会行礼歌诗四章,寿酒诗一章,食举东西厢乐十三章,黄门郎 张华 作。上寿食举行礼诗十八章,中书监 荀 勗、侍郎 成公绥,言数各异。宋 黄门郎 王韶之 造《肆夏》四章,行礼一章,上寿一章,登歌三章,食举十章,《前后舞歌》一章。齐 微改革,多仍旧辞。”参阅《晋书·乐志》、《宋书·乐志》。
    • 11.
      大仗释义:即黄麾大仗。古代殿庭最隆重的仪仗。用于正旦、冬至等大朝会。参阅《文献通考·王礼十三》、《续文献通考·王礼》十及十一。
    • 12.
      官衫释义:⒈旧时官妓到官厅供奉时,穿官府规定的服装,称官衫。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 张千 云]府堂上唤官身哩。[正旦云]要官衫么。[ 张千 云]是小酒,免了官衫。”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自家 萧娥 是也,自小习学谈谐歌舞,无不通晓,当了三年王母,我如今纳下官衫帔子,我嫁人去也。”⒉犹官服。明 高启《送赵使君致仕归别业》诗:“家篋已添新著藁,官衫未歇旧薰香。”
    • 13.
      巴火释义:相传 后汉 栾巴 喷酒灭火的故事。《后汉书·栾巴传》:“﹝ 欒巴 ﹞迁 沛 相。所在有绩,徵拜尚书。”李贤 注引《神仙传》:“巴 为尚书,正朝大会,巴 独后到,又饮酒西南噀之。有司奏 巴 不敬。有詔问 巴,巴 顿首谢曰:‘臣本县 成都 市失火,臣故因酒为雨以灭火。臣不敢不敬。’詔即以驛书问 成都,成都 答言:‘正旦大失火,食时有雨从东北来,火乃息,雨皆酒臭。’后忽一旦大风,天雾晦暝,对坐皆不相见,失 巴 所在。寻问之,云其日还 成都,与亲故别也。”后诗文中因以“巴火”为火的泛称。宋 范成大《清明日试新火》
    • 14.
      应工释义:扮演。 夏衍《<香罗帕>是一出好喜剧》:“按一九五六年的整理本,剧中主要人物 赵夫人 是由‘正旦’应工的。”
    • 15.
      废朝释义:停止朝会。《三国志·魏志·刘劭传》:“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劭 时在尚书令 荀彧 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晋书·武帝纪》:“﹝ 咸寧 ﹞春二年正月,以疾疫废朝。”《新唐书·太宗纪》:“太上皇不豫,废朝。”
    • 16.
      打破沙锅璺到底释义:亦作“打破砂鍋璺到底”。璺,坼裂。谐声为“问”,今径改用“问”。比喻追根究底。语本 宋 黄庭坚《拙轩颂》:“覔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弄巧成拙,爲蛇畫足,何况頭上安頭,屋下安屋,畢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元 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 吕蒙正 云]端的是誰打了來?[正旦唱]打破砂鍋璺到底,俺爺抱着一套御寒衣,他兩口兒都來到這裏。”《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就讓姐姐裝糊塗不言語,我可也‘打破沙鍋璺到底’,問明白了,我好去回我公婆的話。”
    • 17.
      掷丸释义:辽 俗,于正旦抛掷饼团以惊鬼。
    • 18.
      杂剧释义:多指元杂剧。元代的戏曲形式。元初时兴起于北方。结构上通常是一本四折,有时在开头或折与折中间加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一韵到底,曲词中间夹有念白。全剧由正末(男主角)或正旦(女主角)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剧本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字韵用中原音韵,音乐用北曲,伴奏以弦乐为主,字多腔少,节奏急促。明清杂剧,每本折数不定。
    • 19.
      椒花颂释义:《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刘臻 妻 陈氏 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迴,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採爰献,圣容映之,永寿於万。’”后遂用为典实,指新年祝词。唐 戴叔伦《二灵寺守岁》诗:“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禪。”亦省作“椒颂”。清 王龙文《白下僧寮同缓耳守岁兼东杜于皇》诗:“改岁生千虑,诸天转一乘。《阳春》迎 楚 客,《椒颂》祝良朋。”
    • 20.
      泛使释义:亦作“泛使”。宋 代称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一般使节。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四:“熙寧 七年春,契丹 遣汎使 萧禧 来言 代 北对境有侵地,请遣使分画。”《宋史·范成大传》:“迁 成大 起居郎,假 资政殿 大学士,充 金 祈请国信史。国书专求陵寝,盖泛使也。”《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二年》:“正旦,生辰之外,又有泛使。”

正旦(zhengd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正旦是什么意思 正旦读音 怎么读 正旦,拼音是zhēng dàn,正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正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