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龙 [záo lóng]
1. 开凿龙门。传说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
3. 指龙门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即伊阙。
凿龙 引证解释
⒈ 开凿 龙门。传说 大禹 治水,凿 龙门 以导流。
引唐 杜牧 《洛阳长句》:“月鏁名园孤鹤唳,川酣秋梦凿 龙 声。”
⒉ 指 龙门山。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南,即 伊阙。
引唐 窦牟 《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诗:“凿龙 横碧落,提象出华胥。”
凿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后释义: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 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 注:“后,君也,谓 禹汤 文王 也。”(2)指 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於京。”毛 传:“三后,大王 王季 文王 也。”(3)指 虞、夏、商 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於今为庶。”杜预 注:“三后,虞、夏、商。”(4)指 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 凿龙门,辟 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
- 2.
伊阙释义:地名。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即 春秋 周 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 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晋 士鞅 会 成桓公,侵 郑,围 虫牢,报 伊闕 也,遂侵 衞。”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伊水 又北入 伊闕。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春秋 之 闕塞 也。”唐 张说《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 邙山,丘陵对于 伊闕。”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贾让 言 禹 凿 龙门,辟 伊闕,析 底柱,破 碣石。”清 姚鼐
- 3.
凿龙释义:⒈开凿 龙门。 传说 大禹 治水,凿 龙门 以导流。唐 杜牧《洛阳长句》:“月鏁名园孤鹤唳,川酣秋梦凿 龙 声。”⒉指 龙门山。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南,即 伊阙。唐 窦牟《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诗:“凿龙 横碧落,提象出华胥。”
- 4.
煇烁释义:光辉照耀。《旧唐书·文苑传序》:“巍巍济济,煇烁古今。”宋 陈山甫《禹凿龙门赋》:“羲轩 等美,唐虞 齐盛,故当煇烁于帝图,不然何以应千年之圣?”
- 5.
辉烁释义:光辉照耀。《旧唐书·文苑传序》:“巍巍济济,煇烁古今。”宋 陈山甫《禹凿龙门赋》:“羲轩 等美,唐虞 齐盛,故当煇烁于帝图,不然何以应千年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