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遇 [shū yù]
1. 特别的恩遇。多指帝王的恩宠、信任: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殊遇 引证解释
⒈ 特别的知遇。多指帝王的恩宠、信任。
引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
宋 苏轼 《谢失察妖贼表》:“臣早蒙殊遇,擢领大邦。”
明 吴承恩 《元寿颂》:“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
京剧《渡阴平》第九场:“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
国语词典
殊遇 [shū yù]
⒈ 特殊的宠遇。
引宋·苏轼〈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伏念臣早蒙殊遇,擢领大邦。」
《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
殊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趋释义:⒈谓入朝不急步而行。 封建时代人臣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⒉不追逐;不追求。⒊不迅速。见“不趋事”。
- 2.
便房释义:古代帝王、诸侯王等墓葬中象征生人卧居之处的建筑,棺木即置其中。 重臣死后,亦有受赐而享此殊遇者。《汉书·霍光传》:“赐金钱、繒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樅木外臧椁十五具。”颜师古 注:“服虔 曰:‘便房,藏中便坐也。’…… 如淳 曰:‘《汉仪注》天子陵中明中高丈二尺四寸,周二丈,内梓宫,次楩椁,柏黄肠题凑。’便房,小曲室也。如氏 以为楩木名,非也。”晋 张载《七哀诗》之一:“毁壤过一抔,便房啟幽户。珠柙离玉体,珠宝见剽虏。”《资治通鉴·汉哀帝建平四年》:“又令将作为
- 3.
大遇释义:犹殊遇。
- 4.
敦谕释义:亦作“敦喻”。劝勉晓喻。《晋书·李胤传》:“以 吴会 初平,大臣多有勋劳,宜有登进,乃上疏逊位。帝不听,遣侍中宣旨,优詔敦諭,絶其章表。”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魏 朝封 晋文王 为公,备礼九锡,文王 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唐 裴铏《传奇·樊夫人》:“逍遥 操益坚,窃索自縊。亲党敦諭其父母,请纵之。”明 吴承恩《元寿颂》:“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选来都又出公之敦喻,值兹嘉庆,良有愜於中也。”
- 5.
殊遇释义:特别的知遇。多指帝王的恩宠、信任。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宋 苏轼《谢失察妖贼表》:“臣早蒙殊遇,擢领大邦。”明 吴承恩《元寿颂》:“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京剧《渡阴平》第九场:“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
- 6.
眷异释义:含义为殊遇、特殊的恩宠和眷顾。
- 7.
退傅挥金释义:汉 太傅 疏广 年老告退,宣帝 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 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事见《汉书·疏广传》。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元 袁桷《白云平章致仕》诗:“侍臣传醴真殊遇,退傅挥金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