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谴告 谴告的意思
qiǎngào

谴告

简体谴告
繁体譴告
拼音qiǎn gào
注音ㄑㄧㄢˇ ㄍ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ǎn,(1) 责备。【例句】:谴让(斥责)。谴责。(2) 贬谪。【组词】:谴谪。

gào,(1) 说给别人,通知。【组词】:告谕。告知。告诫。告诉。报告。劝告。奔走相告。(2)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组词】:告发。告状。控告。(3) 表明,请求。【组词】:告老。告急。自告奋勇。(4)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组词】:告成。告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告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告。

基本含义

指以正当的方式公开批评、揭发和谴责别人的错误行为或罪恶。

谴告的意思

谴告 [qiǎn gào]

1. 谴责警告。

谴告 引证解释

⒈ 谴责警告。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异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乃者暴风迅疾,殆必有异,上天不言,以灾异谴告。”
明 杨涟 《劾魏忠贤疏》:“天祚圣明,屡行谴告,去年以荧惑守斗告,今年以长日风霾告。”


谴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占候释义:⒈视天象变化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后汉书·郎顗传》:“能望气占候吉凶。”《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帝(杨广)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 萧后 曰:‘外间大有人图儂,然儂不失为 长城公,卿不失为 沉后,且共乐饮耳!’”太平天囯 洪仁玕《英杰归真》:“创支干生尅之论,著日时吉凶之言,甚至藉以推测,用之占候。”⒉指根据天象变化预测自然界的灾异和天气变化。汉 王充《论衡·谴告篇》:“夫变异自有占候,阴阳物气自有始终。”《明史·梁梦龙传》:“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清 魏源《
    • 2.
      塞除释义:堵塞并消除。 《汉书·孔光传》:“臣闻师曰,天左与王者,故灾异数见,以谴告之,欲其改更。若不畏惧,有以塞除,而轻忽简诬,则凶罚加焉。”《汉书·谷永传》:“八世著记,久不塞除,重以今年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 3.
      羣党释义:结为朋党的人们。 《管子·任法》:“羣党比周,以立其私。”汉 刘向《说苑·君道》:“百吏羣党而多奸。”汉 王充《论衡·谴告》:“恶其随非而与恶人为羣党也。”
    • 4.
      群党释义:结为朋党的人们。《管子·任法》:“羣党比周,以立其私。”汉 刘向《说苑·君道》:“百吏羣党而多奸。”汉 王充《论衡·谴告》:“恶其随非而与恶人为羣党也。”
    • 5.
      谴告释义:谴责警告。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异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乃者暴风迅疾,殆必有异,上天不言,以灾异谴告。”明 杨涟《劾魏忠贤疏》:“天祚圣明,屡行谴告,去年以荧惑守斗告,今年以长日风霾告。”
    • 6.
      降物释义:古代遇有灾患病故或天象变异时,帝王及大臣皆脱下盛装换上素服,谓之“降物”。 《左传·昭公十七年》:“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於是乎百官降物。”杜预 注:“降物,素服。”孔颖达 疏:“降物谓减其物采也。《昏义》曰:‘日食则天子素服。’知百官降物,亦素服也。”《晋书·礼志上》:“灾祥之发,所以谴告人君,王者之所重诫,故素服废乐,退避正寝,百官降物,用币伐鼓,躬亲而救之。”
    • 7.
      骄悖释义:傲慢悖逆。汉 王充《论衡·谴告》:“子弟傲慢,父兄教以谨敬;吏民横悖,长吏示以和顺。是故 康叔 伯禽 失子弟之道,拜起骄悖,三见三笞。”《后汉书·史弼传》:“弼 惧其骄悖为乱,乃上封事。”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时饮兴方酣,俄覩一少年跨驴而至,骄悖之状,旁若无人。”《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徐州 承 王智兴 之后,士卒骄悖,节度使 高瑀 不能制,上以为忧。”

谴告(qiang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谴告是什么意思 谴告读音 怎么读 谴告,拼音是qiǎn gào,谴告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谴告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