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中格 中格的意思
zhōng

中格

简体中格
繁体
拼音zhōng gé
注音ㄓㄨㄥ ㄍ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ōng zhòng,(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组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组词】:暗中。房中。中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句】: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组词】:在研究中。(5) 特指“中国”。【组词】:中式。中文。(6) 适于,合于。【组词】:中看。(1) 恰好合上。【组词】: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2) 受到,遭受。【组词】:中毒。中计。(3) 科举考试被录取。【组词】:中举。中状元。

gé gē,(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组词】:格子纸。方格儿布。(2) 法式,标准。【组词】: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3) 表现出来的品质。【组词】: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4) 阻碍,隔阂。【组词】:格格不入。(5) 击,打。【组词】:格斗。格杀。(6) 推究。【组词】:格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组词】:格于上下。(9) 感通。【组词】:格于皇天。(10) 变革,纠正。【组词】:格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基本含义

形容人物才德出众,品德高尚,有着非凡的气质和能力。

中格的意思

中格 [zhōng gé]

1. 中途搁置。合格。

中格 引证解释

⒈ 中途搁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二郡王建白》:“三朝以来,诸建白者及策士者,往往谈及此事,终齟齬中格。”
《明史·熊廷弼传》:“乞速遣将士,备芻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

⒉ 合格。

《宋史·选举志三》:“不合格不得试程文,中格者依文士例试七书义一道。”
清 邓显鹤 《湖南靖州训导毛府君墓志铭》:“三年大比,中格者随解牒上之礼部,不中格者絀。”


中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格释义:⒈中途搁置。明 沉德符《野获编·宗藩·二郡王建白》:“三朝以来,诸建白者及策士者,往往谈及此事,终齟齬中格。”《明史·熊廷弼传》:“乞速遣将士,备芻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⒉合格。《宋史·选举志三》:“不合格不得试程文,中格者依文士例试七书义一道。”清 邓显鹤《湖南靖州训导毛府君墓志铭》:“三年大比,中格者随解牒上之礼部,不中格者絀。”
    • 2.
      冠帔释义:⒈古代妇女之服饰。冠,帽子。帔,披肩。唐 韩愈《华山女》诗:“洗粧拭面着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宋 王巩《闻见近录》:“一日,儿女婚嫁,遣中使问其姓氏,悉赐冠帔。”明 归有光《朱夫人郑氏六十寿序》:“朱夫人 以夫小宗伯之贵,荣受冠帔。”⒉泛指道士的服装。唐 谷神子《博异志·张竭忠》:“﹝ 竭忠 ﹞於 太子陵 东石穴中格杀数虎。或金简玉籙洎冠帔,或人之髮骨甚多,斯皆所谓每年得仙道士也。”⒊借指道士。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四凶》:“磻叟 衣冠子弟,不愿在冠帔,颇思理一邑以自效耳。”
    • 3.
      抢眼释义:引人注目;显眼:她的衣着打扮,在人群中格外抢眼。
    • 4.
      空战释义:敌对双方航空兵在空中的作战。 特指歼击机对空中之敌实施的空中截击或空中格斗。
    • 5.
      词学兼茂科释义:宋 代科举名目之一。《宋史·选举志二》:“大观 四年詔:‘宏词科格法未详,不足以致文学之士,改立词学兼茂科,岁附贡士院试,取毋过三人。’政和 增为五人。不试檄书,增制誥,以歷代史事借拟为之,中格则授馆职。宰臣执政亲属毋得试。”

中格(zhongg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中格是什么意思 中格读音 怎么读 中格,拼音是zhōng gé,中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中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