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鞭笞 鞭笞的意思
biānchī

鞭笞

简体鞭笞
繁体
拼音biān chī
注音ㄅㄧㄢ ㄔ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ān,(1)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组词】:鞭杆。鞭长莫及。(2) 用鞭子抽打。【组词】:鞭打。鞭扑。鞭责。鞭策。(3)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组词】:教鞭。(4)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组词】:钢鞭。竹节鞭。(5) 编连成串的爆竹。【组词】:鞭炮。小鞭。

chī,(1) 用鞭杖或竹板打。【组词】:鞭笞。(2) 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组词】:笞刑。

基本含义

指用鞭子抽打,比喻严厉批评或严酷待遇。

鞭笞的意思

鞭笞 [biān chī]

1. 用鞭子抽打。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汉·贾谊《过秦论》

[flog lash; castigate; thrash;]

鞭笞 引证解释

⒈ 鞭打;杖击。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使 王良 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 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共故也。”
唐 元稹 《唐故朝议郎侍御史内供奉盐铁转运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教诸子无鞭笞之责,而亦不至於不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吾在冥府,大受鞭笞。”
冰心 《最后的安息》:“她脑中所充满的只有悲苦恐怖,躯壳上所感受的也只有鞭笞冻饿。”

⒉ 古刑罚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昔 周 用肉刑,积祀七百, 汉 氏废之,年代不如。至於改以鞭笞,大多死者外有轻刑之名,内有杀人之实也。”
宋 张耒 《喜雪走笔呈李宣城》诗之二:“聒聒庭中争曲直,纷纷笔下判鞭笞。”

⒊ 拷打用的鞭子、竹板等物。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我太夫人圣善六姻,训子妇以悯默,罚婢僕佣保以庄励为鞭笞。”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监司督守令,守令督吏卒,文符日至其门,鞭笞日加其身。”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淮关》:“少年怒,嗾从者詰之,鞭笞交下。”

⒋ 比喻谴责;批判。

瞿秋白 《乱弹·谈谈“三人行”》:“《三人行》的全篇对于‘愚蒙顽固’的市侩主义,并不加以鞭笞的。”
茅盾 《萧红<呼兰河传>序》四:“她不留情地鞭笞他们,可是她又同情他们。”

⒌ 比喻以暴力征服控制。

汉 贾谊 《过秦论上》:“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宋 苏轼 《谢馆职启》:“理则训兵,有鞭笞戎狄之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我 太祖 ﹞命将出师,鞭笞羣雄。”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自 秦始 统一宇宙,悍然尊大,鞭笞宇内,私其国,奴其民。”


国语词典

鞭笞 [biān chī]

⒈ 用鞭子抽打。也作「鞭打」。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然而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共故之。」

鞭挞 鞭策

⒉ 鞭策驱使。

《汉书·卷四三·陆贾传》:「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


鞭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击笞释义:鞭笞示罚。
    • 2.
      刺扑释义:方言解释为拽,古汉语解释为 刺为名帖,扑是鞭笞用的刑具。
    • 3.
      官符释义:⒈旧时阴阳家所谓凶神之一。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日之中,则有白虎、黑杀、刀砧、天火、重丧、天贼、地贼、血支、血忌、归忌、黑道、土瘟、天狗、大败、蚩尤、官符、死炁、飞廉、受死、火星、河魁、鉤绞、焦坎、游祸、灭门、的呼等凶神。”《花城》1981年第6期:“今年运气太坏,怕运里带有官符,经这一回事,明年快就出运,亦不一定。”⒉官府下行的文书。清 程恩泽《索炬叹》诗:“官符夜下鳩丁男,明日行縢舁贵官。”清 唐孙华《发粟行》:“官符火急催租忙,鞭笞流血尽成疮。”章炳麟《革命道德
    • 4.
      戮挞释义:刑戮和鞭笞。
    • 5.
      扑棰释义:鞭笞。《东观汉记·左雄传》:“諫帝曰:‘九卿位亚三公,行则鸣玉。
    • 6.
      扑箠释义:鞭笞。《东观汉记·左雄传》:“諫帝曰:‘九卿位亚三公,行则鸣玉。孝明 永平 始加扑罪,非古制也。’帝从之。卿于是始免扑箠。”
    • 7.
      打脊释义:鞭笞背部。古时肉刑的一种。亦用作詈词。犹该死。
    • 8.
      捶考释义:杖击,鞭笞。
    • 9.
      教笞释义:教训鞭笞。
    • 10.
      敲扑释义:⒈见“敲扑”。⒉亦作“敲扑”。鞭打的刑具,短曰敲,长曰扑。亦指敲打鞭笞。
    • 11.
      斩艾释义:⒈斩刈。砍伐。《墨子·备城门》:“斩艾与此长尺,乃置窑灶中。”⒉斩刈。斩杀。《左传·哀公二年》:“范氏、中行氏 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 晋国 而灭其君。”汉 刘向《说苑·善说》:“楚 虽无德,亦不斩艾其民。”宋 秦观《法律上》:“法律所以制姦,其事皆鞭笞斩艾人之所恶,欲以报所恶之讎者也。”清 戴名世《<孑遗录>自序》:“而一旦称兵起事,横行天下,斩艾良民。”
    • 12.
      榜挞释义:鞭笞毒打。
    • 13.
      榜杀释义:鞭笞致死。 《新唐书·魏元忠传》:“武三思 用事,京兆 韦月将、渤海 高軫 上书言其恶,帝榜杀之,后莫敢言。”《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 史思明 ﹞遂榜杀 承恩 父子,连坐死者二百餘人。”
    • 14.
      榜棰释义:鞭笞拷打。
    • 15.
      榜笞释义:鞭笞拷打。
    • 16.
      榜箠释义:亦作“榜棰”。 鞭笞拷打。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梁书·良吏传·沉瑀》:“悉使著芒屩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輒加榜棰。”《旧唐书·王毛仲传》:“韦后 称制,令 韦播、高嵩 为羽林将军,令押千骑营,榜棰以取威。”
    • 17.
      社公释义:⒈旧谓土地神。《礼记·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孔颖达 疏引 汉 许慎 曰:“今人谓社神为社公。”《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长房 ﹞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宋 范成大《与王夷仲检讨祀社》诗:“社公亦塞责,醉此丰年樽。”《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但见土墙砌的三尺高,一个小小庙儿。庙中社公坐于傍边。”⒉旧俗用以称生而眉发白、面颜赤的男子。宋 俞琰《席上腐谈》卷上:“又有头如雪而肌肉纯白者,或者以为社日受胎,故男曰社公,女曰社婆。”宋 郭彖《睽车志》卷三:“知常(刘知常)始生,皓
    • 18.
      荆朴释义:鞭笞,杖击。
    • 19.
      荆革释义:荆条皮鞭。 鞭笞用的刑具。

鞭笞(bianc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鞭笞是什么意思 鞭笞读音 怎么读 鞭笞,拼音是biān chī,鞭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鞭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