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歌 [hān gē]
1. 尽兴歌唱。
例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方苞《狱中杂记》
英[sing rapturously;]
酣歌 引证解释
⒈ 沉湎于饮酒歌舞。
引《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孔 传:“乐酒曰酣,酣歌则废德。”
⒉ 尽兴高歌。
引《南史·萧恭传》:“岂如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也。”
唐 宋之问 《寒食还陆浑别业》诗:“野老不知 尧 舜 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酣歌 燕 市中,醉草常濡髮。”
国语词典
酣歌 [hān gē]
⒈ 沉溺于欢歌中。
引《书经·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⒉ 尽情高歌。
引《南史·卷五二·梁宗室传下·南平元襄王伟传》:「岂如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也?」
酣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姏姆释义:亦作“姏母”。乳媪;老年仆妇。《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于时 孝武帝 不亲万机,但与 道子 酣歌为务,姏姆尼僧,尤为亲暱,并窃弄其权。”《晋书·五行志上》:“会稽王 道子 宠幸尼及姏母。”清 袁枚《新齐谐·烧狼筋》:“蓝 府有狼筋一条,凡家中失物,烧之则偷者手足皆颤。有女公子失金釵一隻,不知谁偷,乃齐奴婢姏姆数十人,取筋烧之。”清 翟灏《通俗编·妇女》:“姏婆,妇之老者;能以甘言悦人,故字从甘,其音读若钳。或谓老倡曰‘虔婆’,误。”
- 2.
尼僧释义:尼姑。《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孝武帝 不亲万机,但与 道子 酣歌为务,姏姆尼僧,尤为亲暱,并窃弄其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张善 在前,王爵 在后,走入菴裡,只见一个尼僧在裡面踱将出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偶适 歷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於场,观者填溢。”
- 3.
怡魂释义:使精神愉快。清 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序:“酒酣歌之,可以怡魂而泽颜焉。”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一章:“山光照眼,花鸟怡魂。”
- 4.
恒舞酣歌释义:恒舞:长时间地舞蹈;酣歌:沉湎于歌乐。 长时间地舞蹈,尽情地欢歌。形容生活奢靡,不务正业。
- 5.
淫酗释义:饮酒无度。《书·泰誓中》:“淫酗肆虐,臣下化之。”孔颖达 疏:“言饮酒过多也。”南朝 梁武帝《移京邑檄》:“淫酗醟肆,酣歌壚邸。”《明史·朱钦传》:“钦 以 山东 俗淫酗,严禁市酤。”
- 6.
竹溪六逸释义:唐 开元 末,李白 与 孔巢父、韩準、裴政、张叔明、陶沔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的 竹溪,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见《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亦省称“竹谿”。金 元好问《息轩秋江捕鱼图》诗之三:“正始 风流一百年,竹谿 衣鉢有真传。”
- 7.
逃名释义:⒈逃避声名而不居。《后汉书·逸民传·法真》:“法真 名可得而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唐 司空图《归王官次年作》诗:“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庞树柏《寄怀俞养浩先生》诗:“逃名儻悔才为累,畏俗无如酒最宜。”⒉逃脱罪名。唐 刘知几《史通·惑经》:“自夫子之修《春秋》也,盖他邦之篡贼其君者有三,本国之弑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 8.
酣歌醉舞释义: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同“酣歌恒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