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火光 火光的意思
huǒguāng

火光

简体火光
繁体
拼音huǒ guāng
注音ㄏㄨㄛˇ ㄍㄨ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uǒ,(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组词】: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组词】:火速。十万火急。(3) 指枪炮弹药等。【组词】:火药。火炮。(4) 发怒,怒气。【组词】:火暴。火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组词】:肝火。毒火攻心。(6) 形容红色的。【组词】:火红。火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

guāng,(1) 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组词】:阳光。月光。火光。光华(明亮的光辉)。(2) 荣誉。【例句】: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光顾。光复。(3) 使显赫。【组词】:光大。光宗耀祖。(4) 景物。【组词】:春光明媚。(5) 光滑。【组词】:光滑。光洁。光泽。(6) 完了,一点不剩。【组词】:杀光烧光。吃光用光。(7) 露着。【组词】:光膀子。(8) 单,只。【例句】:光剩下一口气。(9) 姓。

基本含义

火光指火焰的光亮,比喻战争、灾难等造成的破坏和毁灭。

火光的意思

火光 [huǒ guāng]

1. 火焰发出的光。

火光冲天。

[ flame; firelight; ]

2. 明亮而微微摇曳的火焰。

[ blaze; ]

火光 引证解释

⒈ 火的光芒。

《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 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宋书·五行志二》:“晋惠帝 永兴 元年, 成都 伐 长沙,每夜戈戟锋有火光如县烛。”
《老残游记》第二回:“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
刘白羽 《勇敢的人》:“望着前面一团一团血一样红的火光在闪耀。”


国语词典

火光 [huǒ guāng]

⒈ 火的亮光。

《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


火光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幽暗释义:昏暗:光线幽暗。幽暗的角落。

火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火释义:⒈一点灯光或火光。⒉一把火。⒊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⒋同“一伙”。指若干人结合成的一群。
    • 2.
      丙火释义:明亮的火光。 亦特指太阳。
    • 3.
      乾瘪释义:干而收缩;不丰满。《水浒传》第四回:“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乾瘪了。”叶紫《杨七公公过年》:“孩子们……躺在舱板上抱着干瘪了的肚皮哇啦哇啦地哭起来。”郭小川《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生活的重负,使她的皮肉变得干瘪。”
    • 4.
      光怪释义:⒈神奇怪异的现象。汉 荀悦《汉纪·高祖纪一》:“﹝ 高祖 ﹞尝从 王媪、武负 貰酒,每饮醉,留寝其家,上尝见光怪,负 等异之。”《汉武故事》:“宣帝 亲祠 甘泉,有顷,紫黄气从西北来,散於殿前,肃然有风;空中有妓乐声,羣鸟翔舞蔽之。宣帝 既亲睹光怪,乃疑先帝有神。”《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只看见一道火光落地,拾将起来,却是一张字纸。老汉惊异,料道多年宝惜字纸,今日见此光怪,必有奇处。”⒉引申为离奇古怪。清 青城子《志异续编·陆炳吉》:“﹝古松﹞光怪突兀,目不暇接。”⒊形容错杂斑斓。宋 范成大《白髭行》:
    • 5.
      光炎释义:火光;光芒。
    • 6.
      冲天而起释义:1、直向天空。比喻志气超迈或情绪高涨而猛烈。2、火光、烟尘等因灾害产生剧烈现象。
    • 7.
      冲破释义:突破某种状态、限制等:冲破封锁。冲破禁区。冲破障碍。火光冲破漆黑的夜空。
    • 8.
      出鐩释义:发出火光。
    • 9.
      刀斧手释义:刽子手。《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 怒极,喝令绑出斩首。刀斧手得旨,推出市曹斩讫。”《荡寇志》第一一七回:“刀斧手将 白瓦尔罕 推出帐外,将要行刑,忽听火光中一位佳人从外进来,连叫刀下留人。”聂绀弩《怀<柚子>》:“走在前面的是刀斧手,穿着短装便衣,挽着袖子,手里提着雪亮的鬼头刀。”
    • 10.
      劳农释义:⒈指工人和农民。 李大钊《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在十月革命的火光里,诞生了劳农群众的国家和政府!”瞿秋白《赤俄之归途》四:“虽然也有不少糊涂颟顸的蠢气,却不害其为世界第一新国--劳农的国家。”⒉单指农民。李大钊《“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应该投身到山林里村落里去,在那绿野烟雨中,一锄一犁的作那些辛苦劳农的伴侣。”⒊劝勉农耕。《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汉书·元帝纪》:“劳农劝民,无使后时。”按,《礼记·月令》:孟夏劳农,以劝耕作;孟冬劳农,以示休息
    • 11.
      升腾释义:(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火光升腾。山头上升腾起白蒙蒙的雾气。
    • 12.
      即炤释义:萤火虫的别名。《尔雅·释虫》:“萤火,即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唐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云:“萤火夜飞,腹下如火光,故曰‘即炤’。”
    • 13.
      即照释义:萤火虫的别名。《尔雅·释虫》:“萤火,即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唐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云:“萤火夜飞,腹下如火光,故曰‘即炤’。”
    • 14.
      吐火释义:⒈发出火光。⒉古代杂技节目。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喷吐火苗。
    • 15.
      垄竈释义:亦作“壠灶”。土灶,就地砌起的灶。《史记·滑稽列传》:“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壠灶为椁,铜歷为棺……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肠。”
    • 16.
      夜食释义:⒈发生在夜间的日蚀。 《穀梁传·庄公十八年》:“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范宁 注:“日始出而有亏伤之处,是以知其夜食也。”⒉夜餐。《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 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 17.
      惊噪释义:⒈见“惊譟”。 ⒉亦作“惊噪”。惊异鼓噪。《后汉书·五行志二》:“﹝ 延熹 ﹞九年三月癸巳,京都夜有火光转行,民相惊譟。”《晋书·五行志中》:“太安 元年,丹阳 湖熟县 夏架湖 有大石,浮二百步而登岸,民惊噪相告曰‘石来’。”明 刘基《秦女休行》:“市人惊譟尘土沸,逻卒奔走驰金吾。”
    • 18.
      效果释义:⒈指事物或行为、动作产生的有效结果。⒉伦理学范畴。指人的道德行为的客观后果。与“动机”相对。⒊戏剧、电影中配合剧情造出的各种声响以及某些自然景象(如风雨声、禽兽鸣叫声、枪炮声和闪电、火光等)。是加强气氛和真实感的手段之一。
    • 19.
      散火释义:⒈散发火光。⒉谓团体或组织等解散。
    • 20.
      旋子释义:⒈圈儿:鸟儿见了火光惊飞起来,打了几个旋子,消失在黑暗中。⒉一种金属器具,像盘而较大,通常用来做粉皮等。⒊温酒时盛水的金属器具。⒋武术的一种动作,甩臂,拧腰,旋腿,平身跃起,双脚落地。

火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火释义:⒈一点灯光或火光。⒉一把火。⒊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⒋同“一伙”。指若干人结合成的一群。
    • 2.
      丙火释义:明亮的火光。 亦特指太阳。
    • 3.
      乾瘪释义:干而收缩;不丰满。《水浒传》第四回:“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乾瘪了。”叶紫《杨七公公过年》:“孩子们……躺在舱板上抱着干瘪了的肚皮哇啦哇啦地哭起来。”郭小川《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生活的重负,使她的皮肉变得干瘪。”
    • 4.
      光怪释义:⒈神奇怪异的现象。汉 荀悦《汉纪·高祖纪一》:“﹝ 高祖 ﹞尝从 王媪、武负 貰酒,每饮醉,留寝其家,上尝见光怪,负 等异之。”《汉武故事》:“宣帝 亲祠 甘泉,有顷,紫黄气从西北来,散於殿前,肃然有风;空中有妓乐声,羣鸟翔舞蔽之。宣帝 既亲睹光怪,乃疑先帝有神。”《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只看见一道火光落地,拾将起来,却是一张字纸。老汉惊异,料道多年宝惜字纸,今日见此光怪,必有奇处。”⒉引申为离奇古怪。清 青城子《志异续编·陆炳吉》:“﹝古松﹞光怪突兀,目不暇接。”⒊形容错杂斑斓。宋 范成大《白髭行》:
    • 5.
      光炎释义:火光;光芒。
    • 6.
      冲天而起释义:1、直向天空。比喻志气超迈或情绪高涨而猛烈。2、火光、烟尘等因灾害产生剧烈现象。
    • 7.
      冲破释义:突破某种状态、限制等:冲破封锁。冲破禁区。冲破障碍。火光冲破漆黑的夜空。
    • 8.
      出鐩释义:发出火光。
    • 9.
      刀斧手释义:刽子手。《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 怒极,喝令绑出斩首。刀斧手得旨,推出市曹斩讫。”《荡寇志》第一一七回:“刀斧手将 白瓦尔罕 推出帐外,将要行刑,忽听火光中一位佳人从外进来,连叫刀下留人。”聂绀弩《怀<柚子>》:“走在前面的是刀斧手,穿着短装便衣,挽着袖子,手里提着雪亮的鬼头刀。”
    • 10.
      劳农释义:⒈指工人和农民。 李大钊《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在十月革命的火光里,诞生了劳农群众的国家和政府!”瞿秋白《赤俄之归途》四:“虽然也有不少糊涂颟顸的蠢气,却不害其为世界第一新国--劳农的国家。”⒉单指农民。李大钊《“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应该投身到山林里村落里去,在那绿野烟雨中,一锄一犁的作那些辛苦劳农的伴侣。”⒊劝勉农耕。《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汉书·元帝纪》:“劳农劝民,无使后时。”按,《礼记·月令》:孟夏劳农,以劝耕作;孟冬劳农,以示休息
    • 11.
      升腾释义:(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火光升腾。山头上升腾起白蒙蒙的雾气。
    • 12.
      即炤释义:萤火虫的别名。《尔雅·释虫》:“萤火,即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唐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云:“萤火夜飞,腹下如火光,故曰‘即炤’。”
    • 13.
      即照释义:萤火虫的别名。《尔雅·释虫》:“萤火,即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唐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云:“萤火夜飞,腹下如火光,故曰‘即炤’。”
    • 14.
      吐火释义:⒈发出火光。⒉古代杂技节目。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喷吐火苗。
    • 15.
      垄竈释义:亦作“壠灶”。土灶,就地砌起的灶。《史记·滑稽列传》:“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壠灶为椁,铜歷为棺……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肠。”
    • 16.
      夜食释义:⒈发生在夜间的日蚀。 《穀梁传·庄公十八年》:“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范宁 注:“日始出而有亏伤之处,是以知其夜食也。”⒉夜餐。《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 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 17.
      惊噪释义:⒈见“惊譟”。 ⒉亦作“惊噪”。惊异鼓噪。《后汉书·五行志二》:“﹝ 延熹 ﹞九年三月癸巳,京都夜有火光转行,民相惊譟。”《晋书·五行志中》:“太安 元年,丹阳 湖熟县 夏架湖 有大石,浮二百步而登岸,民惊噪相告曰‘石来’。”明 刘基《秦女休行》:“市人惊譟尘土沸,逻卒奔走驰金吾。”
    • 18.
      效果释义:⒈指事物或行为、动作产生的有效结果。⒉伦理学范畴。指人的道德行为的客观后果。与“动机”相对。⒊戏剧、电影中配合剧情造出的各种声响以及某些自然景象(如风雨声、禽兽鸣叫声、枪炮声和闪电、火光等)。是加强气氛和真实感的手段之一。
    • 19.
      散火释义:⒈散发火光。⒉谓团体或组织等解散。
    • 20.
      旋子释义:⒈圈儿:鸟儿见了火光惊飞起来,打了几个旋子,消失在黑暗中。⒉一种金属器具,像盘而较大,通常用来做粉皮等。⒊温酒时盛水的金属器具。⒋武术的一种动作,甩臂,拧腰,旋腿,平身跃起,双脚落地。

火光造句

1.发生火灾的大楼上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2.路上,要经过波涛汹涌的大海、火光冲天的火山。

3.他那对黑眼睛眉飞色舞,仿佛觉得眼前这整个局面倒很有趣,仿佛这震天动地的爆炸声和一派恐怖的火光只不过是吓吓小孩子罢了。

4.在她的面前,有黑暗,也有火光;有灾难,也有希望。

5.沉寂的云层再度吐出一片耀眼到惨烈的火光,炸雷响起,在群山中久久回荡。

6.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7.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8.有人表白跟爆炒一样,轰一声火光四射,油星万点,孤注一掷,几十秒决战胜负。

9.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10.青春时光,有如石火光阴,我们应把握时间多加学习。

11.勇气是黑暗中的一点火光,指引我们走出黑暗。

12.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

13.母亲有时甘愿做一支蜡烛,用温暖的火光照亮儿女的道路。

14.流动吸烟,火光冲天。

15.一点微火,是一个希望的热源;一簇火光,是一片希望的温暖;一雄烈火,是整个希望的大爱无疆。

16.跳动的火光,我特别想跟谁说说话。

17.酒后工作,必生大祸。流动吸烟,火光冲天。冬季一到,风大物燥。积尘自燃,防火重要。

18.山脚下惊心动魄的火光,整夜地烧炙着被围的人们的心。

19.我们都记得那熊熊的火光、那最后一次表达爱情的诀别通话,那些临危不惧的救援人员的勇气。

火光(huogu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火光是什么意思 火光读音 怎么读 火光,拼音是huǒ guāng,火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火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