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布教 布教的意思
jiào

布教

简体布教
繁体
拼音bù jiào
注音ㄅㄨˋ ㄐ一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组词】:布匹。布帛。布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组词】: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组词】:散布。遍布。星罗棋布。(5) 流传,散播。【组词】:布道。布施。(6) 做出安排。【组词】:布置。布景。布局。(7) 姓。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基本含义

广泛传播宗教、思想或知识。

布教的意思

布教 [bù jiào]

1. 颁布教令;施行教化。

3. 佛教语。传布教义。

布教 引证解释

⒈ 颁布教令;施行教化。

《周礼·地官·大司徒》:“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乃县教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教象。”
晋 牛弘 《明堂议》:“弘风布教,作范於后。”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布教都畿,班政方外。”

⒉ 佛教语。传布教义。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十:“但论 如来 布教之元始,中间取与,渐顿适时。”


国语词典

布教 [bù jiào]

⒈ 广泛宣扬教化。

《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
《文选·陆倕·石阙铭》:「布教都畿,班政方外。」


布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教释义:⒈发布教令。 ⒉宗教徒被逐出教外或自行退出教门。
    • 2.
      分座释义:⒈依次而坐。 ⒉佛教语。谓禅林中首座代住持说法布教者。
    • 3.
      外成释义:⒈旧谓夷狄顺从教化而相安无事。 《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杜预 注:“内,诸夏。外,夷狄。”孔颖达 疏:“此五教可常行,又谓之五典也。诸夏夷狄皆从其教,是为内平外成。”⒉谓女子出嫁。汉 班固《白虎通·嫁娶》:“妇人外成,以出适人为嫁。”《晋书·刑法志》:“女人有三从之义,无自专之道,出适他族,还丧父母,降其服纪,所以明外成之节,异在室之恩。”《诗·召南·采苹》“于以奠之,宗室牖下”郑玄 笺“凡昏事于女礼,设几筵于户外,此其义也与”唐 孔颖达 疏
    • 4.
      天铎释义:⒈《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木舌大铃。后即以“天鐸”指为上天宣明教化的权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武平《上吕丞相啟》:‘手提天鐸,鏘正始之遗音;梦授神椽,摈夺朱之乱色。’盖不悟 正始 之为年名也。”⒉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圣如 孔子,言为天鐸,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
    • 5.
      布教释义:⒈颁布教令;施行教化。⒉佛教语。传布教义。
    • 6.
      散说释义:犹布说。 传布教义。
    • 7.
      流化释义:⒈流布的教化。 汉 刘向《<战国策>序》:“周 之流化,岂不大哉。”马骏声《端阳赫丽楼独酌》诗:“千古《离骚》容耿介,百年流化自滂沱。”⒉指流布教化。唐 韩愈《县斋有怀》诗:“嗣皇新继明,率土日流化。”⒊犹流俗。
    • 8.
      演教释义:⒈传布教化。⒉指传布佛教教义。
    • 9.
      演法释义:⒈宣讲教义。 ⒉谓传布教义的方式。
    • 10.
      祖庭释义:⒈语出《礼记·檀弓上》:“小敛於户内,大敛於阼,殯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 ”本谓祭奠于祖庙之中庭,后用“祖庭”犹言祖奠,谓送殡前举行的祭奠。唐 李端《代宗挽歌》:“祖庭三献罢,严卫百灵朝。”唐 李商隐《重祭外舅司徒公文》:“属纊之夕,不得闻启手之言;祖庭之时,不得在执紼之列。”⒉指佛教宗祖布教传法之处。《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当下走进三藏禪林,头一进是极高的大殿,殿上金字匾额:‘天下第一祖庭’。”《随笔》1979年第2集:“唐 朝 惠能 和尚继承五祖衣钵,从 湖北省 黄梅 东山寺 到此定居,遂成禅宗正统
    • 11.
      设铎释义:谓宣布教令。铎,古乐器。形如大铃。宣布教令时,用以警众者。

布教(bu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布教是什么意思 布教读音 怎么读 布教,拼音是bù jiào,布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布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