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蛰虫 蛰虫的意思
zhéchóng

蛰虫

简体蛰虫
繁体蟄蟲
拼音zhé chóng
注音ㄓㄜˊ ㄔ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é, ◎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组词】:入蛰。惊蛰。蛰伏。蛰虫。蛰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蛰藏(cáng )。

chóng,(1) 节肢动物的一类。【组词】:昆虫。益虫。雕虫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2) 动物的通称。【例句】:大虫(老虎)。长虫(蛇)。介虫(有介壳的虫子)。

基本含义

指被困在某种环境中,无法自由行动的人或事物。

蛰虫的意思

蛰虫 [zhé chóng]

1. 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

[dormant insect;]

蛰虫 引证解释

⒈ 藏在泥土中过冬的虫豸。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冬风解冻,蛰虫始振。”
《吕氏春秋·音律》:“南吕之月,蛰虫入穴。”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同冰鱼之不絶,似蛰虫之犹苏。”
闻一多 《可怕的冷静》:“像冬眠的蛰虫一般,只在半死状态中静候着第二个春天的来临。”


国语词典

蛰虫 [zhé chóng]

⒈ 藏伏土中冬眠的虫类。

《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
《庄子·天运》:「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


蛰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愆阳释义:亦作“愆暘”。 阳气过盛。本谓冬天温和,有悖节令。后亦指天旱或酷热。《左传·昭公四年》:“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杜预 注:“愆,过也。谓冬温。”《逸周书·时训》:“草木不黄落,是为愆阳;蛰虫不咸俯,民多流亡。”唐 白居易《祈皋亭神文》:“去秋愆阳,今夏少雨,实忧灾沴,重困 杭 人。”前蜀 杜光庭《神仙感遇传·释玄照》:“今愆暘经时,国内荒饉,可致甘泽,以救生灵。”明 刘基《次韵石末公闵雨》:“岂意愆阳为沴气,忽过炎夏到秋风。”
    • 2.
      户穴释义:洞穴;洞口。 汉 焦赣《易林·震之蹇》:“蚁封户穴,大雨将集。”南朝 宋 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长林罗户穴,积石拥基阶。”唐 孟浩然《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诗:“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
    • 3.
      昭苏释义:⒈见“昭苏”。⒉亦作“昭甦”、“昭穌”。苏醒;恢复生机。《礼记·乐记》:“蛰虫昭苏,羽者嫗伏。”郑玄 注:“昭,晓也;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三国 魏 曹植《冬至献袜履颂表》:“四方交泰,万物昭苏。”前蜀 杜光庭《犀浦刘殷费顺黄箓斋祠》:“乘此胜因,咸臻妙乐,龙神安镇,士庶昭甦,蠢动有生,同昇福界。”前蜀 杜光庭《晋公后土醮词》:“大开倚劒之门,不隔朝天之路,昭穌疲俗,洗涤深寃。”陈独秀《敬告青年》五:“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寧日。”⒊忽然开豁。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
    • 4.
      蛰户释义:蛰虫伏处的洞穴。
    • 5.
      蛰雷释义:惊醒蛰虫之雷。 谓初发的春雷。
    • 6.
      跧摺释义:蜷屈。宋 刘弇《依师小轩独酌》诗:“一当骇物机,局缩如跧摺。”清 朱彝尊《寒夜集古藤书屋分赋得火箸》诗:“墐户类蛰虫,曲身若跧摺。”
    • 7.
      鱼上冰释义:语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鴈来。”郑玄 注:“皆记时候也。”孔颖达 疏:“鱼当盛寒之时,伏於水下,逐其温暖,至正月阳气既上,鱼游於水上,近於冰,故云鱼上冰也。”后因以“鱼上冰”代称正月早春时令。

蛰虫(zhech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蛰虫是什么意思 蛰虫读音 怎么读 蛰虫,拼音是zhé chóng,蛰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蛰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