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名 [cí míng]
1. 诗词的名声。
词名 引证解释
⒈ 诗词的名声。
引明 汤显祖 《哀魏伯子》诗:“颜如若华心美玉,弱冠词名擅 江 曲。”
词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俚儒释义:见识浅陋的儒生。宋 陆游《谢参政启》:“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学但慕于俚儒。”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年来俚儒之稍通音律者,伶人之稍习文墨者,动輒编成一传。自谓得 沉吏部 九宫正音之秘。”
- 2.
南社释义: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团体。由 陈去病、高旭、柳亚子 等发起,于1909年成立于 苏州。其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 清 王朝的专制统治。早期参加者多同盟会成员,其后流品渐杂。社员曾达千余人。1923年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该社成员所作诗文,辑为《南社丛刻》,共出二十二集。柳亚子《胡寄尘诗序》:“余与同人倡南社,思振 唐 音以斥傖楚,而尤重布衣之诗,以为不事王侯,高尚其志,非肉食者所敢望。”宁调元《南社集序》:“吾友 高 子 钝剑 柳 子 亚卢 等,既以诗词名海内,復创南社,
- 3.
杏花风释义:⒈清明前后杏花开放时的风;春风。唐 羊士谔《野望》诗之一:“萋萋麦陇杏花风,好是行春野望中。”元 汤式《望远行·四景题情》曲:“杏花风习习暖透窗纱,眼巴巴顒望他。”清 李经钰《阙题》诗:“暄晴已报杏花风,忽讶 尧 年鹤语同。”⒉词牌名。《杏花天》的别名。清 陈廷敬 等《词谱·杏花天》:“﹝《杏花天》﹞ 辛弃疾 词名《杏花风》。此调微近《端正好》。”
- 4.
知我释义:通俗的意思即了解我。诗词名句有:《登高丘而望远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管晏列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5.
赴省释义:⒈往尚书省。《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卢文纪》:“文纪 素与宰相 崔协 有隙,协 除工部郎中 于鄴,文纪 以 鄴 与其父名同音,大怒,鄴 赴省参上,文纪 不见之。”《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二年》“辅国 赴上”元 胡三省 注:“僕射、尚书赴省供职曰赴上。”⒉指赴京应试。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嘉定 辛酉,乡人 王佐 起莘,以免举赴省。”《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这隻词名唤做《念奴娇》,是一个赴省士人姓 沉 名 文述 所作。”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幕客某,流落 潮阳,魏阿星 时邀至舟中,供给
- 6.
麤浅释义:⒈亦作“麄浅”。 浅显,不深奥。《古尊宿语录·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言虽麤浅,理实甚深。”⒉粗陋浅薄。宋 苏轼《答毕仲举书》之一:“佛书旧亦尝看,但闇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麤浅假説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於不去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年来俚儒之稍通音律者,伶人之稍习文墨者,动輒编成一传,自谓得 沉吏部 九宫正音之秘,然悠谬麄浅,登场闻之,秽及广坐。”明 李东阳《<匏翁家藏集>序》:“辞赋歌行吟謡之属皆诗也。是其去古虽远,而为体固存。彼才之弗逮者,麄浅跼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