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的意思
fǎnsān

举一反三

简体举一反三
繁体舉一反三
拼音jǔ yī fǎn sān
注音ㄐㄩˇ ㄧ ㄈㄢˇ ㄙㄢ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jǔ,(1) 向上抬,向上托。【组词】: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2) 动作行为。【组词】:举止。轻而易举。(3) 发起,兴办。【组词】:举义。举办。创举。(4) 提出。【组词】:举要。举例。(5) 推选,推荐。【组词】:推举。荐举。(6) 全。【组词】:举国。举世。举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组词】:科举。举人。一举成名。(8) 攻克。【例句】:“一战而举鄢、郢”。

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fǎn,(1) 翻转,颠倒。【例句】:反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反复。反侧。(2)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例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反诉。反馈。适得其反。物极必反。(3) 抵制,背叛,抗拒。【组词】:反霸。(4)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组词】:反常。(5) 回击,回过头来。【组词】:反驳。反攻。反诘。反思。反躬自问。(6) 类推。【组词】:举一反三。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含义

通过举一例子,就能推广到其他类似的情况。

举一反三的意思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1.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举一反三 引证解释

⒈ 后以“举一反三”谓触类旁通。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
《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邕 与 李则 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我是凴着一卷《诗韵》学説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国语词典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⒈ 语本指列举一例而能晓喻其他各事。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则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

触类旁通 闻一知十 问牛知马


举一反三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触类旁通释义:懂得了某一事物或道理从而懂得相关的其他事物或道理。
    • 2.
      问牛知马释义: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 3.
      闻一知十释义: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举一反三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不求甚解释义: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2.
      囫囵吞枣释义: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 3.
      浅尝辄止释义: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 4.
      生吞活剥释义: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记载,枣强令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 有人取笑他“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后用“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照搬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等。
    • 5.
      食古不化释义: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

举一反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隅三反释义:见〔举一反三〕
    • 2.
      举一反三释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 3.
      举隅释义:举一端为例。 意在使人由此一端而推知其他。语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唐 杜甫《壮游》诗:“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清 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夫子作《大象》,多於《卦》《爻》之辞之外,别起一义以示学者,使之触类而通,此即举隅之説也。”参见“举一反三”。
    • 4.
      好学善思释义:爱好学习善于举一反三,多用于形容人的聪明和勤奋。
    • 5.
      观隅反三释义:犹言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举一反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隅三反释义:见〔举一反三〕
    • 2.
      举一反三释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 3.
      举隅释义:举一端为例。 意在使人由此一端而推知其他。语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唐 杜甫《壮游》诗:“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清 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夫子作《大象》,多於《卦》《爻》之辞之外,别起一义以示学者,使之触类而通,此即举隅之説也。”参见“举一反三”。
    • 4.
      好学善思释义:爱好学习善于举一反三,多用于形容人的聪明和勤奋。
    • 5.
      观隅反三释义:犹言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举一反三造句

1.我们做题时要仔细认真的做,直道自己能举一反三

2.是想着上京找人“摆平”,还是严肃处理、举一反三

3.小明学会了一种解题方法,举一反三,他又做会了好几道类似的题目。

4.对学过的知识,经常举一反三,就能悟出新知识。

5.小明反应相当敏捷,只要老师教过的,他都能举一反三

6.峦头理气互扣,举一反三,环环相接。

7.历史虽然漫长,但兴亡之理如出一辙,举一反三,虽百代可知。

8.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应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9.如果真正掌握了这一课老师讲的内容,那么你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0.他深入钻研,终于达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地步。

11.学知识贵在举一反三,生吞活剥是没有用的。

12.我们应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开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3.把知识真正融会贯通,标准应该是能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

14.老师不仅要教授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学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15.歷史虽然漫长,但兴亡之理如出一辙,举一反三,虽百代可知。

16.想要了解本地行情,倒也不必货比三家,只要挑一家来问价钱,举一反三,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17.这小伙子很聪明,才学了点发动机的知识,就能举一反三,去修理汽车和拖拉机。

18.家长更表示能够举一反三,应用于子女日常起居照顾上。

19.这世界上有的人举一反三,一教就会,但也有无论怎麼教仍是顽石难以点头的人。

20.现代汉语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们就能举一反三,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

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 举一反三读音 怎么读 举一反三,拼音是jǔ yī fǎn sān,举一反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举一反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