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勋 [fàng xūn]
1. 见“放勋”。
放勋 引证解释
⒈ 见“放勋”。亦作“放勛”。帝 尧 名。
引《书·尧典》:“曰若稽古, 帝尧 曰 放勋。”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放勋,尧 名。”
蔡沉 集传:“放,至也……勋,功也。言 尧 之功大而无所不至也。”
《史记·五帝本纪》:“帝 尧 者, 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唐 皮日休 《河桥赋》:“迨乎 放勛 之世, 重华 之年,其水怀山,其波浸天。”
明 张居正 《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开泰运,恢帝紘,视 放勋 有光焉。”
章炳麟 《哀韩赋》:“惟 放勋 之焦嶢兮,四凶终其天禄。”
国语词典
放勋 [fàng xūn]
⒈ 尧的名号。参见「唐尧」条。或为史臣赞美尧的话,称其勋业四达。
放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华勋释义:亦作“华勋”。《书·尧典》:“曰若稽古 帝尧,曰 放勋。”又《舜典》:“曰若稽古 帝舜,曰 重华。
- 2.
历荚释义:⒈即蓂荚。《竹书纪年》卷上:“帝在位七十年……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徐文靖 笺:“《田俅子》曰:‘尧 为天子,蓂荚生于庭,为帝成歷。’”一本作“歷荚”。《宋书·符瑞志中》:“昔在 放勋,历荚数朝。”宋 李石《续博物志》卷七:“蓂荚一名历荚,圣王以是占日月之数。”⒉见“歷草”。
- 3.
四子释义:⒈指 王倪、啮缺、被衣、许由。《庄子·逍遥游》:“尧 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 藐姑射 之山,汾水 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四子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李颐 云:“王倪、啮缺、被衣、许由。”⒉指 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汉书·食货志上》:“尧 命四子以‘敬授民时’。”颜师古 注:“四子,谓 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也。事见《虞书·尧典》。”《隋书·百官志上》:“放勋 即分命四子,重华 乃爰置九官。”⒊指 汉 王褒 虚构的寓言人物 微斯文学、虚仪夫子、浮游先生、陈丘子。《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 4.
就日释义:比喻对天子的崇仰或思慕。语出《史记·五帝本纪》:“帝尧 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司马贞 索隐:“如日之照临,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倾心以向日也。”唐 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固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唐 李德裕《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三臣皆就日,万国望如云。”
- 5.
放勋释义:⒈见“放勋”。 ⒉亦作“放勛”。帝 尧 名。《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 曰 放勋。”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放勋,尧 名。”蔡沉 集传:“放,至也……勋,功也。言 尧 之功大而无所不至也。”《史记·五帝本纪》:“帝 尧 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唐 皮日休《河桥赋》:“迨乎 放勛 之世,重华 之年,其水怀山,其波浸天。”明 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开泰运,恢帝紘,视 放勋 有光焉。”章炳麟《哀韩赋》:“惟 放勋 之焦嶢兮,四凶终其天禄。”
- 6.
文命释义:⒈文德教命。《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孔 传:“言其外布文德教命,内则敬承 尧 舜。”明 张居正《恭述祖德》诗:“武功既燀赫,文命迺丕釐。”⒉传说为 夏禹 之名。《史记·夏本纪》:“夏禹 名曰 文命。”司马贞 索隐:“太史公 皆以 放勋、重华、文命 为 尧、舜、禹 之名,未必为得。”唐 刘知几《史通·疑古》:“斯则陟方之死,其殆 文命 之志乎?”《旧唐书·哀帝纪》:“著 重华 纳麓之功,彰 文命 导川之绩。”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终于知道 鲧大人 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
- 7.
明台释义:⒈传说为 黄帝 听政之所。《管子·桓公问》:“黄帝 立明臺之议者,上观於贤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轩辕 有明臺之议,放勋 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於下也。”⒉泛指古代帝王议政的地方。《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思政明臺,访道宣室。”张铣 注:“明臺,明堂也。天子布政之宫。”唐 武则天《唐大享拜洛乐章·昭和》:“奉成先旨,明臺毕功。”清 杜濬《后快哉行》:“明臺悬镜光熊熊,贼智焉能廋某某。”参见“明堂”。⒊旧时对高级官吏的尊称。明 无名氏《赠书记·侠妓极刑》:“匪欺,望明臺鉴察真虚。”
- 8.
望云释义:⒈犹望气。⒉仰望白云。谓仰慕君王。语出《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序:“因仰长安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宋张方平《乞致仕表》:“精騖紫宸,犹结望云之恋;迹还白社,终怀乐善之心。”⒊仰望白云。谓思念家乡;思念父母。⒋谓企求自由。
- 9.
陶唐释义:⒈古帝名。即 唐尧。帝喾 之子,姓 伊祁,名 放勋。初封于 陶,后徙于 唐。《书·五子之歌》:“惟彼 陶唐,有此 冀 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而亡。”《孔子家语·五帝德》:“宰我 曰:‘请问 帝尧。’孔子 曰:‘高辛氏 之子,曰 陶唐,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唐 吴兢《贞观政要·刑法》:“太宗 谓侍臣曰:‘昔 陶唐 大圣,柳下惠 大贤,其子 丹朱 甚不肖,其弟 盗跖 为巨恶。’”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神农 去 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⒉古部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