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旅帅 旅帅的意思
shuài

旅帅

简体旅帅
繁体旅帥
拼音lǚ shuài
注音ㄌㄩˇ ㄕㄨㄞ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ǚ,(1) 出行的,在外作客的。【例句】:旅行(xíng )。旅馆。旅次。旅居。旅客。旅伴。商旅。差(chāi)旅。旅社。(2) 军队的编制单位,在师与团之间。(3) 泛指军队。【组词】:军旅。强兵劲旅。(4) 共同。【组词】:旅进旅退。(5) 同“稆”。(6) 同“膂”,脊梁骨。

shuài,(1) 军队中最高级的指挥官。【组词】:元帅。统帅。(2) 遵循。【例句】:“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3) 同“率”。(4) 姓。

基本含义

指在旅途中表现出色、能力卓越的领导者或指挥者。

旅帅的意思

旅帅 [lǚ shuài]

1. 《周礼》官名。统一旅之众。

2. 古代州郡地方军事散官名。

4. 太平天国官名。既管军政亦管民政,位在师帅之下,卒长之上。

旅帅 引证解释

⒈ 《周礼》官名。统一旅之众。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

⒉ 古代州郡地方军事散官名。 《通典·职官十四》:“后周 改都督诸军事为总管,则总管为都督之任矣。又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至 隋 三都督并以为散官。

煬帝 改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按此则都督之名微矣。”

⒊ 太平天囯官名。既管军政亦管民政,位在师帅之下,卒长之上。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各家有事讼,两造赴两司马,两司马听其曲直……不息,则卒长尚其事于旅帅。”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凡设军,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先设一军帅,次设军帅所统五师帅,次设师帅所统五旅帅,共二十五旅帅。”


旅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典执法释义:太平天囯的高级法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或各家有争讼,两造赴两司马,两司马听其曲直;不息,则两司马挈两造赴卒长,卒长听其曲直;不息,则卒长尚其事於旅帅、师帅、典执法及军帅,军帅会同典执法判断之。”
    • 2.
      太平军释义:太平天国的军队。 金田起义时定名。在正副军师之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官。带兵官有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有陆营、水营和土营,并有女军。另设圣库管收支,诸匠营和百工衙制造武器和军需物品。将士必须遵守命令,保护武器,爱护人民。
    • 3.
      师帅释义:⒈《周礼》军制中师的统帅,亦为州长。《周礼·夏官·序官》:“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州出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中大夫,即州长也。”《周礼·夏官·大司马》:“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⒉指一方的长官和统帅。宋 苏轼《上虢州太守启》:“惟此山河之胜,宜膺师帅之权。”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中枢之与督抚,朝廷之腹心,官守之师帅,操用人行政之大权者也。”⒊表率。《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 4.
      旅帅释义:⒈《周礼》官名。统一旅之众。⒉古代州郡地方军事散官名。⒊太平天囯官名。既管军政亦管民政,位在师帅之下,卒长之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各家有事讼,两造赴两司马,两司马听其曲直……不息,则卒长尚其事于旅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凡设军,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先设一军帅,次设军帅所统五师帅,次设师帅所统五旅帅,共二十五旅帅。”
    • 5.
      趟主释义:清 农民起义军捻军各大旗的首领,其地位在总旗旗主之下。大旗是组成捻军的独立单位,因能独立活动,出发一次,称为一趟,故名。《安徽捻军传说故事·金豆子》:“咸丰 初年,捻子在 安徽、河南、山东、湖北,真是多的没法说,光数大小趟主,也够你数几个月的。”凌力《星星草》第二章:“弟兄们最近按天朝军制重新编了队,对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司马之称一时叫不惯,还可以同时并称旗主、趟主、大捻目、小捻目。”
旅帅是什么意思 旅帅读音 怎么读 旅帅,拼音是lǚ shuài,旅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旅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