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上六 上六的意思
shàngliù

上六

简体上六
繁体
拼音shàng liù
注音ㄕㄤˋ ㄌㄧ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àng shǎng shang,(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组词】:楼上。上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组词】:上古。上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组词】: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组词】:上山。上车。上升。(5) 去,到。【组词】:上街。(6) 向前进。【组词】:冲上去。(7) 增加。【组词】:上水。(8) 安装,连缀。【组词】: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9) 涂。【组词】:上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组词】:上课。上班。(11) 拧紧发条。【组词】:上弦。(12) 登载,记。【组词】:上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组词】:晚上。桌上。组织上。(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组词】: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组词】:上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liù lù,(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例句】: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1) 〔六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2) 〔六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基本含义

指处于最高位置的人或事物,也可以表示最后一个或最终的。

上六的意思

上六 [shàng liù]

1. 《易》卦在第六位的阴爻叫上六。

上六 引证解释

⒈ 《易》卦在第六位的阴爻叫上六

《易·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慈训太后,德佐初九,道暉上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解易占》:“上命 季文贞公 占《易》,得《復》之上六, 文贞 变色。”


上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六释义:《易》卦在第六位的阴爻叫上六。
    • 2.
      义役释义:宋 以后的一种徭役形式。 《宋史·食货志上六》:“乾道 五年,处州 松阳县,倡为义役,众出田穀,助役户轮充。”《宋史·谢谔传》:“諤 里居时,创义役法,编为一书,至是上之,詔行其法於诸路,民以为便。”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义》:“近时州县众力共给役曰义役,皆与众同之意。”
    • 3.
      伏兔释义:⒈亦作“伏菟”。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⒉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⒊指织机上的部件。⒋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⒌亦作“伏菟”。草药飞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 4.
      元闲释义:⒈亦作“元间”。即玄间。天空。⒉亦作“元间”。即大吕。古代十二乐律,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在次序排列上六吕与六律相间,而大吕居首位,故又称“元閒”。
    • 5.
      六六大顺释义:六个六为“坤”卦,上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大不顺的卦象。因为不顺,所以人们就说六六大顺,来表达心中的期望。
    • 6.
      六爻释义:《易》卦之画曰爻。 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画,故称。爻分阴阳,“-”为阳爻,称九;“--”为阴爻,称六。每卦六爻,自下而上数:阳爻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阴爻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 7.
      冥升释义:⒈《易·升》:“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孔颖达疏:“冥升者,冥犹暗也,处升之上,进而不已,则是虽冥犹升也。”后谓不断向上攀登。⒉指在逆境中仍慎求上进。
    • 8.
      凤文释义:⒈绘有凤凰的图饰。《汉武帝内传》:“﹝ 王母 ﹞戴 太真 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唐 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之三:“云髻凤文细,对君歌少年。”⒉即凤篆。唐 李峤《柳》诗:“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云笈七籤》卷七:“此经旧文,藏在太上六合紫房之内,有六头师子,巨兽夹墻,玉童玉女,侍卫凤文。”参见“凤篆”。
    • 9.
      十二章释义:古代天子之服绘绣的十二种图象。 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称上六章;裳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称下六章。《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汉 郑玄 注:“《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繢,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希绣。’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孙诒让 正义:“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龙也,华虫也,六者画以作绘,施於衣也;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此六者紩以为绣,施之於裳也。”清 恽敬《十二章图说序》:“古者十二章之制始於 轩辕,著
    • 10.
      大成释义:⒈大的成就。 指事功。《易·井》:“元吉在上,大成也。”孔颖达 疏:“上六所以能获元吉者,只为居井之上,井功大成者也。”《诗·小雅·车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郑玄 笺:“大成,谓致太平也。”⒉大的成就。指学问。《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⒊大的成就。指道德。《孟子·万章下》:“孔子 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赵岐 注:“孔子 集先圣之大道,以成己之圣德者也。”明 方孝孺《崔浩》:“若圣贤之大成,则岂如斯而止哉。”⒋完备。《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 11.
      奔播释义:流亡转徙。 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往者上国丧乱,莫不奔播四出。”《旧唐书·萧遘传》:“主上六年奔播,百端艰险。”明 方孝孺《答郑仲辩》之一:“事变横生,东西奔播,自救不给。”
    • 12.
      帑银释义:国库中的银子。 《宋史·食货志上六》:“孝宗 隆兴 二年秋,霖雨害稼,出内帑银四十万两,变糴以济民。”《明史·河渠志六》:“请帑银三万两,并 灵州 六年盐课,以给其费。”《红楼梦》第七一回:“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四件,帑银五百两。”
    • 13.
      役户释义:⒈闾里中负责差役的人户。《水浒传》第十八回:“晁盖 这厮,姦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箇不怪他。”参阅《文献通考·职役二》。⒉服役之人户。《宋史·食货志上六》:“乾道 五年,处州 松阳县 倡为义役,众出田穀,助役户轮充,自是所在推行。”
    • 14.
      拘役释义: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 15.
      推割释义:宋 代考查民户物力确定赋役之法。规定民户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并过户,名推割;又定三年一查定,名推排。《宋史·食货志上六》:“然役起於物力,物力升降不殽,则役法公。是以 绍兴 以来,讲究推割、推排之制;凡百姓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併推割。”
    • 16.
      灾眚释义:灾殃,祸患。《易·复》:“上六,迷復,凶,有灾眚。”孔颖达 疏:“‘有灾眚’者,闇於復道,必无福庆,唯有灾眚。”《后汉书·郎顗传》:“以此消伏灾眚,兴致升平。”明 郑若庸《玉玦记·梦神》:“罹灾眚,嘆三年,把身拘坎穽。”清 谭嗣同《仁学》二三:“使无水旱沴癘兵戈及诸灾眚,不数十年,本国之物产必不能支。”
    • 17.
      科降释义:谓减少征税数额。 《宋史·食货志上六》:“﹝ 端平 元年﹞八月,以 河南 州军新復,令 江 淮 制置大使司科降米麦一百万石振济。”《宋史·理宗纪四》:“﹝ 宝祐 四年九月﹞甲寅,监察御史 朱熠 言……边郡则有科降支移,内地则欠经常纳解,欲宽民力,必汰冗员。”
    • 18.
      税产释义:征税的产业。《宋史·食货志上六》:“诸州县置差役都鼠尾簿,取民户税产、物力高下差取,分五等排定。”《宋史·食货志上六》:“其十曰:役人须有税产乃得就募。”
    • 19.
      税産释义:征税的产业。 《宋史·食货志上六》:“诸州县置差役都鼠尾簿,取民户税产、物力高下差取,分五等排定。”《宋史·食货志上六》:“其十曰:役人须有税产乃得就募。”
    • 20.
      童行释义:旧指出家入寺观尚未取得度牒的少年。 《宋史·食货志上六》:“遗弃小儿,雇人乳养,仍听宫观寺院,养为童行。”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忽有一人跃出,緇布衣,若僧寺童行状。”

上六(shangl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上六是什么意思 上六读音 怎么读 上六,拼音是shàng liù,上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上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