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藻 文藻的意思
wénzǎo

文藻

简体文藻
繁体
拼音wén zǎo
注音ㄨㄣˊ ㄗㄠ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zǎo,(1)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组词】:水藻。海藻。小球藻。藻类植物。(2)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组词】:狸藻。金鱼藻。(3) 指华丽的文彩、文辞。【例句】:藻思(多采的文思)。藻丽。藻绘(文采)。藻井(中国传统建筑物天花板上一方一方的彩画)。藻镜(指品评鉴别。亦称“藻鉴”)。辞藻。藻饰。(4) 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组词】:玉藻。

基本含义

形容文章或言辞的文采非常出色。

文藻的意思

文藻 [wén zǎo]

1. 水草。

2. 词彩;文彩。

4. 指文章;文字。

文藻 引证解释

⒈ 水草。

明 夏完淳 《谢康乐游山》诗:“石蘚碧幛开,文藻曲波冷。”
王闿运 《会试萍始生赋》:“隐文藻与冰菭兮,若擥秀之可餐。”

⒉ 词彩;文彩。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 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涌 失路, 灵均 当轴。”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哭友》:“想着你綰银黄飘飘气燁,想着你抒文藻翩翩锦纈。”
刘师培 《文说》:“自此以降,文藻空存,非復 屈 宋 之旨矣。”

⒊ 指文章;文字。

《北齐书·儒林传·马元熙》:“少传父业,兼事文藻。”
唐 陆法言 《<切韵>序》:“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


国语词典

文藻 [wén zǎo]

⒈ 文采、词藻。

《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唐·蒋防《霍小玉传》:「虽乏文藻,心尝乐贤。」


文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南园十先生释义:南园 即 抗风轩,在 广州 城东南 大忠祠 侧。明 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 结社唱酬于此,称 南园 五子。写诗力去 宋 元 风习,以上追三 唐 为旨归,嘉靖 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 又聚会 抗风轩,复振 南园 之风,称南园后五子。清 光绪 年间,张之洞 任 两广 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 南园十先生,并建 南园十先生祠。明 葛徵奇 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 陈文藻 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 2.
      委怀释义:犹寄情。 晋 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清 黄鷟来《题毛闇斋采芝图》诗:“肆迹敛文藻,委怀在长年。”
    • 3.
      府僚释义:王府或府署辟置的僚属。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冲觉寺》:“﹝ 清河王 ﹞ 懌 爱宾客,重文藻,海内才子莫不辐輳,府僚臣佐,并选雋俊。”《隋书·百官志下》:“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清 陈鹤《明纪·洪武元年》:“朕於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
    • 4.
      披心释义:披露真心。 三国 魏 曹植《当墙欲高行》:“愤愤俗间,不辨伪真,愿欲披心自説陈。”唐 钱起《玛瑙杯歌》:“瑶溪碧岸生奇寳,剖质披心出文藻。”宋 司马光《辞知制诰状》:“是以披心自归,至于四五。”《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正当披心待之,虽木石可使感动,况人乎?”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披心而噭,其声昭明,精神发扬,渐不为强暴之力譎诈之术之所克制。”
    • 5.
      支郎释义:⒈称 汉 末、三国 时僧人 支谦。月支国 人,于 东汉 末迁居 吴 地,从 吴 孙权 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到 孙亮 建兴 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 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 隋 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 道诚《释氏要览·称谓》。⒉指 晋 代高僧 支遁。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其时 雪浪 洪恩 本讲经法司,而风流文藻,辨博自喜,
    • 6.
      榕城释义:福建省 福州市 的别称,因其地多榕树而得名。 清 朱文藻《<榕城诗话>跋》:“榕城 者,闽 中多榕树……故 闽城 以是为号。”清 褚人穫《坚瓠七集·榕城》:“宋 熙寧 中,闽 越 地多植榕树,其木拥肿不中绳墨,郡守 程师孟 命 闽 人多植之……至今目为 榕城。”
    • 7.
      肆迹释义:放开脚步。谓到处游览。清 黄鷟来《题毛闇斋采芝图》诗:“肆迹敛文藻,委怀在长年;安得 筇 竹杖,相从住云端。”
    • 8.
      臣佐释义:泛指臣僚官佐。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冲觉寺》:“懌 爱宾客,重文藻,海内才子,莫不辐輳。府僚臣佐,并选嶲俊。”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又其列传之叙事也,或以武定臣佐,降在成朝;或以 河 清事迹,擢居襄代,故时日不接而隔越相偶。”《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 臣佐,乘马入市游行,正见异色奇才,身长八尺,知是贤臣,奔走启告 吴王。”
    • 9.
      风鉴释义:⒈亦作“风鑑”。 风度和鉴识。《晋书·陆机陆云传论》:“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金 元好问《感怀呈贾明府》诗:“兵家世不乏 小杜,风鍳今谁如 老庞。”《西湖佳话·六桥才迹》:“一时有钱的官人往往要来娶他,他却风鑑颇高,看不上的却不从。”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 王引之 ﹞则履道广深,风鉴明远,明刑典礼,独持大纲。”⒉相面术。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取貲者。”宋 俞德邻《佩韦斋辑闻·林君奇》:“永嘉 有 林君
    • 10.
      鸣金赋释义:犹言金声玉振的诗文。明 唐顺之《送真州蒋生至宜兴亲迎归》诗:“相门甥馆得才郎,文藻翩翩貌復扬。十年久著鸣金赋,一笑今游射雉场。”

文藻(wenz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藻是什么意思 文藻读音 怎么读 文藻,拼音是wén zǎo,文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