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襞方 襞方的意思
fāng

襞方

简体襞方
繁体
拼音bì fāng
注音ㄅㄧˋ ㄈ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1) 衣服和肠、胃等内部器官上的褶子。【组词】:皱襞。胃襞。(2) 摺叠衣裙。

fāng,(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长方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组词】:方根。平方。开方。(3) 人的品行端正。【组词】:方正。方直。(4) 一边或一面。【组词】:方向。方面。(5) 地区,地域。【组词】: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组词】: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7) 种,类。【组词】:变幻无方。仪态万方。(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组词】:药方。(9) 违背。【组词】:方命。(10) 正在,正当。【组词】:方今盛世。方兴未艾。(11) 才,刚刚。【组词】:方才。如梦方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组词】:土石方。(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组词】:几方石章。(14) 姓。

基本含义

形容衣服或布料的褶皱整齐、平坦。

襞方的意思

襞方 [bì fāng]

1. 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襞方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色丝,一名朱索,名拟甚多,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中央,襞方缀於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端午綵索》:“裁色繒为方片,各案四色位而安之於衣,而黄繒居四色繒之中,以此缀诸衣上,以表蚕工之成,故名襞方。襞者,积而会之也;方者,各案其方以其色配之也。今人用綵线繫臂益文也。”
乌丙安 《民俗学丛话·<五彩丝·粽子·龙舟>》:“至于彩丝缠折方,正是《荆楚岁时记》所说:‘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


襞方(bif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襞方是什么意思 襞方读音 怎么读 襞方,拼音是bì fāng,襞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襞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