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器 [kǒu qì]
1. 节肢动物口两侧的器官,有摄取食物及感觉等作用。
英[trophi; mouthpart;]
口器 引证解释
⒈ 节肢动物口的周围具有摄食、感觉等功能的附肢。
国语词典
口器 [kǒu qì]
⒈ 节肢动物口边具有捕捉和咀嚼食物功用的器官。基本上由上颚、第一下颚、第二下颚的三对附属肢所成。其外形因摄取食物方式相异而不同。
口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口器释义:生于节肢动物口两侧的附肢。主要有摄食、感觉等功能。因动物类别不同,口器的结构和功能也有差异,昆虫的口器一般有咀嚼式、嚼吸式、刺吸式、舐吸式和虹吸式五种类型。
- 2.
昆虫释义:节肢动物的一纲,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足三对,翅膀两对或一对,也有没翅膀的。腹部有节,两侧有气孔,是呼吸器官。多数昆虫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发育阶段。如蜜蜂、蚊、蝇、跳蚤、蝗虫、蚜虫等。
- 3.
浮尘子释义:昆虫名。体形似蝉而小,黄绿色或黄褐色,具有刺吸式口器,吸稻、棉、果树等汁液,是农业害虫。亦省称“浮尘”。
- 4.
蚕蛾释义:蚕的成虫,白色,触角羽毛状,两对翅膀,但不善飞,口器退化,不取食,交配产卵后不久就死亡。
- 5.
蝗虫释义:昆虫,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后翅宽大而柔软,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多数善于飞行。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种类很多。有的地区叫蚂蚱(mà·zha)。
- 6.
蝨子释义:亦作“虱子”。 哺乳动物的体外寄生虫。浅黄色或灰黑色,有短毛,头小,无翅,腹部大,刺吸式口器。常寄生在人畜身体上,吸食血液。寄生在人体上的有头虱、体虱、阴虱等,能传染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等疾病。
- 7.
跳蚤释义:昆虫,身体小,深褐色或棕黄色,有口器,脚长,善跳跃。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身体上,吸血液,是传染鼠疫、斑疹伤寒等的媒介。也叫虼蚤(gè·zao)。
- 8.
马蝇释义:昆虫名。成虫比一般的蝇大。头大,身体表面生有细毛,像蜜蜂。口器退化,不摄取食物。多生活在野外。卵产在马、驴、骡等的毛上,孵出的幼虫被动物舔毛时带入体内而寄生在胃里。
- 9.
鳞翅目释义:昆虫纲中种类较多而最常见的一目。成虫称为蛾或蝶。成虫的翅和体上密被鳞片,具虹吸式口器,适于吸食花蜜。完全变态。幼虫一般称为毛虫,多为农林植物的害虫。常见的如粉蝶、凤蝶、螟虫、蚕等。
- 10.
黄蜂释义:许多有翅的膜翅目昆虫的一种,通常有一个细长、光滑的身体,靠一个细柄与腹部相连,有发育完整的翅,嚼吸式口器,雌蜂和工蜂有一根多少有点可怕的螫针,属于很多不同的科,包括社会性和单个习性的,大部分是肉食性的,经常用螫针杀死或麻醉毛虫、昆虫或蜘蛛,为巢窝内的幼虫供应喂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