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父 [kǒng fù]
1. 指孔子。
孔父 引证解释
⒈ 指 孔子。
引《后汉书·申屠刚传》:“损益之际, 孔父 攸叹。”
李贤 注引《说苑》曰:“孔子 读《易》,至《损》《益》,则喟然而叹。”
晋 王坦之 《废庄论》:“孔父 非不体远,以体远故用近; 颜子 岂不具德,以德备故膺教。”
明 何景明 《火营墅治田圃种树》诗:“谅怀原生耻,庶悟 孔父 嘆。”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孔父 绪言,著在《论语》,而《诗》、《传》、《礼记》,旁出者多。”
孔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形于色释义:《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主持正义的心情表现在脸上。形:表现。
- 2.
准式释义:⒈标准,准则。清 顾炎武《日知录·封国》:“宋 时封国,大小之名,皆有準式。”⒉作为标准模式。《明史·周忱传》:“又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準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⒊标准;楷模。南朝 宋 鲍照《论国制启》:“当今世问政睦,藩国相望,君举必书,动成准式。”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若夫 姬公 之籍,孔父 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⒋依照准则或样式。唐 孙逖《立忠王为皇太子制》:“宜膺择嗣之举,俾受昇储之命,可立为皇太子,仍取来月内择日册命,所司准式主者施行。”清 潘荣
- 3.
徵藏史释义:上古主管典籍之官。《庄子·天道》:“由 闻 周 之徵藏史有 老聃 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陆德明 释文:“司马 云:‘徵藏,藏名也。’一云:‘徵,典也。’”成玄英 疏:“﹝徵藏史﹞犹今之祕书官,职典坟籍。”后特指 老聃。春秋 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 李 名 耳,字 伯阳。章炳麟《原道上》:“孔父 受业於徵藏史,韩非 传其书。”
- 4.
来裔释义:后世子孙。汉 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铭勒显于钟鼎,清烈光于来裔。”唐 元稹《赠田弘正父庭玠等制》:“茂 仲弓 之德而位屈当年,副 孔父 之恭而福流来裔。”清 姚椿《朱古愚翁真赞》:“我述斯言,敬告来裔。”
- 5.
目逆释义:以目光相迎。《左传·桓公元年》:“宋 华父督 见 孔父 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孔颖达 疏:“未至则目逆,既过则目送。俱是目也,故以目冠之。”《太平广记》卷一七二引 五代 王仁裕《玉堂闲话·刘崇龟》:“有富商子……泊船於江。岸上有门楼,中见一姬年二十餘,艳态妖容,非常所覩,亦不避人,得以纵其目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