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驱 [bìng qū]
1. 两马并进,比喻齐头并进。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英[horse and horse; neck and neck;]
并驱 引证解释
⒈ 两马并驰。
引《诗·齐风·还》:“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宋 苏轼 《韩干马十四匹》诗:“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騣尾齐。”
⒉ 犹言并驾齐驱。参见“并驾齐驱”。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弔》:“班彪 蔡邕,并敏于致语,然影附 贾氏,难为并驱耳。”
宋 曾巩 《杂诗》之三:“并驱六经中,独立千载后。”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幼諳音律,独擅 阮咸,素熟兵机,并驱 孙武。”
清 李渔 《凰求凤·情饵》:“若是单论才学,或者还有并驱之人。”
⒊ 一起追赶。
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狼》:“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国语词典
并驱 [bìng qū]
⒈ 二马并排而行。
引《诗经·齐风·还》:「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⒉ 并驾齐驱。比喻双方势均力敌,地位或才能不相上下。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班彪蔡邕,并敏于致语,然影附贾氏,难为并驱耳。」
并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并驱争先释义:谓竞争高下。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孟起 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 彭 之徒,当与 益德 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絶伦逸羣也。”明 李贽《复邓石阳》:“区区异端之徒,自救不暇,安能并驱争先也?”清 黄锡璜《友鸥堂集序》:“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置之 元、白、苏、陆 间,则并驱争先。”并,现写作“并”。鲁迅《坟·春末闲谈》:“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臝并驱争先。”
- 2.
典型环境释义:文学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环境。
- 3.
口头话释义:⒈犹口语。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曲·拜月亭》:“予最爱《绣襦记》中《鹅毛雪》一折,皆乞儿家常口头话,鎔铸浑成,不见斧凿痕跡,可与古诗‘孔雀东南飞’、‘唧唧復唧唧’并驱。”参见“口语”。⒉指常挂在嘴边的话。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他们的口头话是说他的祖宗有团结力,有武力。”⒊指俗话。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这地方流传有一句口头话:‘招了女婿当长工。’”
- 4.
声叙释义:谓明白陈述。清 林则徐《覆奏夷商喳吨实已回国现查伙党一并驱逐片》:“臣查该夷 喳吨 於上年十二月十二日请牌下 澳,附搭港脚 咉 船回国,业经臣於奏报到 粤 摺内,查明声叙在案。”《清史稿·刑法志三》:“官犯则情重者,刑部从严声叙,未容倖免。”
- 5.
并辔释义:并驱,骑马一同走。
- 6.
破逐释义:击破并驱逐。
- 7.
老硬释义:⒈犹生硬。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东坡一》引 宋 王直方《直方诗话》:“余以谓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能不失於二者之间,则可与古之作者并驱。”⒉犹死板。《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有两家老硬的,却板定一定要到年下再送,预先来借,竟其一毛不拔。”
- 8.
诘逐释义:斥责并驱逐。
- 9.
谢石释义:指 晋 谢安 。 安 ,字 安石 ,故称。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姓名割裂》:“ 韦嗣立 《授黄门侍郎制》:‘芝兰并秀,见 谢石 之阶庭;騏驥并驱,有 刘山 之昆季。’谓 谢安石 、 刘公山 也。”
- 10.
驱略释义:⒈驱略:驱掠。 《后汉书·顺帝纪》:“武都 塞上屯 羌 及外 羌 攻破屯官,驱略人畜。”《宋书·沉庆之传》:“焚烧城内仓储及廨舍荡尽,并驱略降户,屯据 白阳山。”《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二年》:“帝諭行营所至,毋得焚荡庐舍,驱略吏民,开发邱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义熙 五年(公元409年)二月,南燕 兵大掠 淮 北,驱略千馀家,并且俘虏了 东晋 的 阳平 太守和 济南 太守。”⒉敺略:驱赶抢劫。《汉书·晁错传》:“臣闻 汉 兴以来,胡 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高后 时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