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漠南 漠南的意思
nán

漠南

简体漠南
繁体
拼音mò nán
注音ㄇㄛˋ ㄋ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ò,(1) 面积阔大无人定居,缺水干燥的沙石地带。【组词】:沙漠。漠北。(2) 空旷。【组词】:广漠。荒漠。漠漠。(3) 冷淡地,不经心地。【组词】:漠视。漠不关心。(4) 同“寞”,寂静无声。

nán nā,(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组词】: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2) 姓。 ◎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基本含义

对南方地区漠视、冷落。

漠南的意思

漠南 [mò nán]

1. 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的地区。

漠南 引证解释

⒈ 指 蒙古高原 大沙漠以南的地区。

《后汉书·乌桓传》:“二十二年, 匈奴 国乱, 乌桓 乘弱击之, 匈奴 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


国语词典

漠南 [mò nán]

⒈ 戈壁沙漠以南的地区。参见「内蒙古」条。


漠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安辑释义:⒈犹安抚。《汉书·西域传序》:“都护督察 乌孙、康居 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唐 李德裕《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专往慰问,仍賑米粟二万石,俾其安辑离散,渐就漠南,再復旧疆。”金 王若虚《千户侯父墓铭》:“当 贞祐 兵火之餘,城邑几废,遗黎无依,侯以完復安辑之功,为众所推,由本县尉至为州刺史。”《儒林外史》第八回:“务在安辑,与民休息。”沈从文《边城》三:“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⒉安定;使安定。《汉书·王莽传上》:“居摄之义,所以统立天功,兴
    • 2.
      巡台释义:⒈天子巡幸时所筑祭天之台。 《魏书·太祖纪》:“﹝ 登国 七年﹞秋八月,行幸漠南,仍筑巡臺。”⒉犹抚台。指巡抚。明 张瀚《松窗梦语·宦游纪》:“余守 大名,謁巡臺 杨公 选,语地方兴革及官属贤否,余具以实对。”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四》:“西湖 开浚之绩,古今尤著者,白乐天、苏子瞻、杨温甫 三公而已……至 杨温甫 时,则又别矣,先申巡臺藩臬,俟其报可,然后敢白於朝,下工部详议之。”
    • 3.
      幕南释义:漠南。 幕,通“漠”。古代泛指 蒙古 大沙漠以南地区。
    • 4.
      庆緜释义:谓福泽绵延。《晋书·赫连勃勃载记》:“然纯曜未渝,庆緜万祀,龙飞漠南,凤峙朔北。”
    • 5.
      投下释义:元 朝诸王、驸马、勋臣所属的人户。 源于 辽,蒙古语称爱马。元太祖 建 蒙古国,将被征服民分赐给诸弟、诸子、驸马、功臣;他们用兵中原和西域,又将俘虏带回草原,作为各自的私属,形成若干投下。投下人平时向领主纳赋服役,战时由领主率领出外作战。由于中原人不适应草原的生产和生活,投下领主又将俘虏寄留于各州县,派人管理。元 朝陆续专设官府。无论是漠南北、中原、江 南的人户,凡属某领主所有者,通称某投下或某位下,由领主世袭继承。漠南北投下事由领主自理;中原投下事由朝廷派官治理,由领主派达鲁花赤监收应纳五户丝(即每五户
    • 6.
      漠南释义:指 蒙古高原 大沙漠以南的地区。 《后汉书·乌桓传》:“二十二年,匈奴 国乱,乌桓 乘弱击之,匈奴 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
    • 7.
      王正释义:⒈王朝钦定历法的正月。特指元月元日。唐 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王正会夷夏,月朔盛旗幡。”明 蘅芜室《再生缘》第四出:“金甌全盛,千秋奠鼎泰阶平。只是那漠南齐解辫,百粤 会王正。”参见“王正月”。⒉指王朝所颁之历法。宋 曾巩《谢熙宁六年历日表》:“式谨王正之授,俾知民事之常。”明 刘基《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百年万国奉王正,相业臺纲属老成。”《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君臣二人,各分尊卑而坐。王正盛夏,天道炎热。”

漠南(mon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漠南是什么意思 漠南读音 怎么读 漠南,拼音是mò nán,漠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漠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