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稿 文稿的意思
wéngǎo

文稿

简体文稿
繁体
拼音wén gǎo
注音ㄨㄣˊ ㄍㄠ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稿

gǎo,(1) 谷类植物的茎秆。【组词】:稿秆。稿荐(稻草编的垫子)。(2) 文字、图画的草底,又喻事先考虑的计划。【组词】:文稿。稿本。稿件。讲稿。

基本含义

指文学作品或文件的草稿或初稿。

文稿的意思

文稿 [wén gǎo]

1. 指一篇文章的初稿或尚未最后确定的稿件。

[manuscript; draft;]

文稿 引证解释

⒈ 文章;稿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寿序諛词,自前 明 归震川 始入文稿。”
鲁迅 《<花边文学>序言》:“凡是我寄文稿的,只寄开初的一两期还不妨,假使接连不断,它就总归活不久。”
巴金 《灭亡》第十二章:“另外《工人旬刊》底编辑也是他,他还要为这个刊物写作大部分的文稿。”

⒉ 指公文或公文的草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宅门告示》:“如吏书传送僉套或紧急文稿,许击鼓梆从转斗内投进。”


国语词典

文稿 [wén gǎo]

⒈ 文章或公文的草稿。


文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主文释义:⒈指史官。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轩辕 之世,史有 仓頡。主文之职,其来久矣。”⒉主持考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通榜》:“贞元 十八年,权德舆 主文。”⒊用以称主考官。唐 黄滔《翰林薛舍人启》:“滔 伏以十一日纔除主文。”宋 吴自牧《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如卷子考中,发过别房覆考,如称众意,方呈主文。”⒋掌管文书;撰拟文稿。《红楼梦》第十五回:“﹝ 旺儿 ﹞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託 贾璉 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 长安 县来。”《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凭那些六房书办胡乱
    • 2.
      书法家释义: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因此,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为《蜀素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吴昌硕,其代表作为《西泠印社记》。
    • 3.
      书草释义:文稿。《南史·任昉传》:“﹝ 任昉 ﹞每制书草, 沉约 輒求同署。”
    • 4.
      册籍释义:⒈名册。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我受了你香灯祭祀,与你名下勾抹了该死的册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 英 领事在册籍上一查,没有这个人的名字。”⒉记事记帐的簿册。 明 陆深 《溪山馀话》:“今东南之田有二则:曰官田,曰民田。然官田未必尽重,而民田未必尽轻,存诸册籍,有此异同。”《水浒传》第一一○回:“那时 胡俊 已是招降了兄弟 胡显 ,将 东川 军民版籍、户口,及钱粮册籍,前来献纳听罪。” 清 方苞 《<吴宥函文稿>序》:“士之声实虽未得备知,而歷试之册籍可稽也,其乡之士大夫可访也。
    • 5.
      写稿释义:写作文稿。
    • 6.
      创草释义:谓起草文稿。
    • 7.
      制草释义:诏令的文稿。 《宋史·李仲容传》:“自集制草为《冠凤集》十二卷。”宋 苏轼《次韵完夫再赠之什》:“竹簟凉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宋 王谠《唐语林·言语》:“高贞公 郢 为中书舍人九年,家无制草。”
    • 8.
      十吏札释义:须十名书吏缮写的文稿。语出《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文姬 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餘篇耳。’操 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后多用作女子博学强记之典。
    • 9.
      囊笥释义:袋子与箱笼。 古代读书人多用以装书籍文稿。
    • 10.
      囊箧释义:⒈犹囊笥。古代读书人多用以装书籍文稿,故亦借指书籍。⒉袋子与箱子。
    • 11.
      圈点释义:在书或文稿上加圆圈或点,作为句读的记号,或用来标出认为值得注意的语句。
    • 12.
      外集释义:⒈正集(传世的定本)以外的文稿汇编,多为后人编集遗缺、伪作或次要作品而成。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上》:“退之《论范蠡招文种事略》……其文辞不甚佳,此必少年所作,故黜於外集。”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⒉僧人以佛经为内学,故以所作诗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全室外集九卷续集》。⒊道家尊道学而薄事功,故以所作议政之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
    • 13.
      夹批释义:在书籍、文稿的文字行间所写的批注。
    • 14.
      审改释义:审查修改:审改文稿。
    • 15.
      属稿释义:亦作“属稾”。亦作“属藳”。起草文稿。
    • 16.
      屮稾释义:草稿。 未写定的文稿。
    • 17.
      引号释义:标点符号的一种。形式为双引号 ““”” 和单引号“‘’”。直行文稿双引号为“ ”,单引号为“ ”。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也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引号套用时,外层用双引号,里层用单引号。
    • 18.
      当笔释义:⒈宋 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当笔》:“《通典》曰:‘肃宗 至德 二年三月,宰相分直政事笔,人知十日。德宗 贞元 五年五月八日,又分日一人执笔。’迄今为故事曰当笔。”后称主政为“当笔”。《宋史·高宗纪五》:“﹝ 绍兴 七年九月﹞癸酉,命参知政事轮日当笔,权三省事,更不分治常程。”⒉指主持撰拟文稿。宋 杨万里《诚斋诗话》:“神宗 徽猷阁 成,告庙祝文,东坡 当笔。”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五:“上终不悦,逮升祔二后赦文,孙抃 承旨当笔。”《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故事,两制差除,必宰相当笔。”
    • 19.
      征文释义:⒈报章杂志为某一主题而公开征集诗文稿件。⒉在上述活动中征集到的诗文稿件:征文选登。
    • 20.
      徵稿释义:按某一要求征求文稿作品。鲁迅《书信集·致王冶秋》:“张英雄 新近给我一信,又有《文学导报》征稿之印刷品寄来。”闻一多《龙凤》:“前些时接到一个新兴刊物负责人一封征稿的信,最使我发生兴味的是那刊物的新颖命名--《龙凤》。”

文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主文释义:⒈指史官。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轩辕 之世,史有 仓頡。主文之职,其来久矣。”⒉主持考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通榜》:“贞元 十八年,权德舆 主文。”⒊用以称主考官。唐 黄滔《翰林薛舍人启》:“滔 伏以十一日纔除主文。”宋 吴自牧《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如卷子考中,发过别房覆考,如称众意,方呈主文。”⒋掌管文书;撰拟文稿。《红楼梦》第十五回:“﹝ 旺儿 ﹞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託 贾璉 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 长安 县来。”《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凭那些六房书办胡乱
    • 2.
      书法家释义: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因此,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为《蜀素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吴昌硕,其代表作为《西泠印社记》。
    • 3.
      书草释义:文稿。《南史·任昉传》:“﹝ 任昉 ﹞每制书草, 沉约 輒求同署。”
    • 4.
      册籍释义:⒈名册。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我受了你香灯祭祀,与你名下勾抹了该死的册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 英 领事在册籍上一查,没有这个人的名字。”⒉记事记帐的簿册。 明 陆深 《溪山馀话》:“今东南之田有二则:曰官田,曰民田。然官田未必尽重,而民田未必尽轻,存诸册籍,有此异同。”《水浒传》第一一○回:“那时 胡俊 已是招降了兄弟 胡显 ,将 东川 军民版籍、户口,及钱粮册籍,前来献纳听罪。” 清 方苞 《<吴宥函文稿>序》:“士之声实虽未得备知,而歷试之册籍可稽也,其乡之士大夫可访也。
    • 5.
      写稿释义:写作文稿。
    • 6.
      创草释义:谓起草文稿。
    • 7.
      制草释义:诏令的文稿。 《宋史·李仲容传》:“自集制草为《冠凤集》十二卷。”宋 苏轼《次韵完夫再赠之什》:“竹簟凉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宋 王谠《唐语林·言语》:“高贞公 郢 为中书舍人九年,家无制草。”
    • 8.
      十吏札释义:须十名书吏缮写的文稿。语出《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文姬 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餘篇耳。’操 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后多用作女子博学强记之典。
    • 9.
      囊笥释义:袋子与箱笼。 古代读书人多用以装书籍文稿。
    • 10.
      囊箧释义:⒈犹囊笥。古代读书人多用以装书籍文稿,故亦借指书籍。⒉袋子与箱子。
    • 11.
      圈点释义:在书或文稿上加圆圈或点,作为句读的记号,或用来标出认为值得注意的语句。
    • 12.
      外集释义:⒈正集(传世的定本)以外的文稿汇编,多为后人编集遗缺、伪作或次要作品而成。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上》:“退之《论范蠡招文种事略》……其文辞不甚佳,此必少年所作,故黜於外集。”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⒉僧人以佛经为内学,故以所作诗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全室外集九卷续集》。⒊道家尊道学而薄事功,故以所作议政之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
    • 13.
      夹批释义:在书籍、文稿的文字行间所写的批注。
    • 14.
      审改释义:审查修改:审改文稿。
    • 15.
      属稿释义:亦作“属稾”。亦作“属藳”。起草文稿。
    • 16.
      屮稾释义:草稿。 未写定的文稿。
    • 17.
      引号释义:标点符号的一种。形式为双引号 ““”” 和单引号“‘’”。直行文稿双引号为“ ”,单引号为“ ”。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也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引号套用时,外层用双引号,里层用单引号。
    • 18.
      当笔释义:⒈宋 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当笔》:“《通典》曰:‘肃宗 至德 二年三月,宰相分直政事笔,人知十日。德宗 贞元 五年五月八日,又分日一人执笔。’迄今为故事曰当笔。”后称主政为“当笔”。《宋史·高宗纪五》:“﹝ 绍兴 七年九月﹞癸酉,命参知政事轮日当笔,权三省事,更不分治常程。”⒉指主持撰拟文稿。宋 杨万里《诚斋诗话》:“神宗 徽猷阁 成,告庙祝文,东坡 当笔。”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五:“上终不悦,逮升祔二后赦文,孙抃 承旨当笔。”《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故事,两制差除,必宰相当笔。”
    • 19.
      征文释义:⒈报章杂志为某一主题而公开征集诗文稿件。⒉在上述活动中征集到的诗文稿件:征文选登。
    • 20.
      徵稿释义:按某一要求征求文稿作品。鲁迅《书信集·致王冶秋》:“张英雄 新近给我一信,又有《文学导报》征稿之印刷品寄来。”闻一多《龙凤》:“前些时接到一个新兴刊物负责人一封征稿的信,最使我发生兴味的是那刊物的新颖命名--《龙凤》。”

文稿造句

1.有些文稿,我可以一目十行,但有些则是需要字字精读。

2.爸爸的书桌上摆放着很多书和文稿

3.写完了作业,我就帮助爸爸誊写文稿

4.晚上,爸爸在灯下整理文稿

5.鲁迅先生对白色恐怖毫不畏惧,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文稿(weng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稿是什么意思 文稿读音 怎么读 文稿,拼音是wén gǎo,文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