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普遍 普遍的意思
biàn

普遍

简体普遍
繁体
拼音pǔ biàn
注音ㄆㄨˇ ㄅㄧ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ǔ, ◎ 全,广,遍。【组词】:普遍。普通。普查。普照。普天同庆。

biàn,(1) 全面,到处。【例句】:遍历(周游)。遍布。遍及。遍野。普遍。(2) 量词,次,回。【组词】:看了三遍。

基本含义

普遍指的是广泛存在或普及的意思,表示事物或现象在很多地方或很多人中都有出现。

普遍的意思

普遍 [pǔ biàn]

1. 全面。指广泛而有共同性。

人们普遍的弱点。
普遍不满。

[universal; general; widespread; common;]

普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普徧”。犹全面。谓广泛而有共同性。

唐 郭周藩 《谭子池》诗:“普遍拯疲俗,丁寧告亲知。”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既指 周 代之名,亦是普徧之义。”
明 陈大声 《集贤宾·中秋》套曲:“月有意清光普遍,人幸得此身康健。”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村里普遍地点着了灯,上下渠有几道手电光一闪一晃。”


国语词典

普遍 [pǔ biàn]

⒈ 普及、周遍。

如:「我国人民生活的水准已普遍提高。」

遍及 普及 广泛

特殊 个别


普遍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广大释义:⒈(面积、空间)宽阔:广大地区。 拖拉机在广大的田野上耕作。⒉(范围、规模)巨大:有广大的组织。掀起广大的绿化植树热潮。⒊(人数)众多:广大群众。广大顾客。广大读者。
    • 2.
      广泛释义:(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普遍:内容广泛。 题材广泛。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 3.
      普及释义:⒈普遍地传到(地区、范围等):健身操已普及全国。⒉普遍推广,使大众化:普及卫生常识。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 4.
      普通释义:平常的;一般的:普通人。 普通劳动者。这种款式很普通。
    • 5.
      遍及释义:普遍地达到:影响遍及海外。

普遍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个别释义:⒈单个;各个:个别交换意见。⒉极少数;特殊:个别情况。⒊哲学范畴。指单个的事物或事物的个性。与“一般”相对。
    • 2.
      特殊释义: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情形特殊。特殊照顾。特殊待遇。

普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分为二释义: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 指统一物的可分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黄帝内经·太素·知石》:“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 2.
      一般释义:⒈一样;同样:火一般的热情。 ⒉普通;平常:一般化。⒊通常;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来说,他的工作是很认真的。⒋哲学范畴。指某类事物或一切事物普遍具有的属性,即共性。与“个别”相对。
    • 3.
      一般规律释义:哲学用语。 与“特殊规律”相对。又称“普遍规律”。即各种事物普遍具有的共同规律。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场合为一般规律,而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规律,反之亦然。
    • 4.
      三合会释义:天地会的别名。天地会以反 清 复 明 为宗旨,相传以 洪武(明太祖 年号)的洪字为其代称,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家兄弟”。因洪字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后嫌只取左偏,偏而不全,不吉祥,故又取右偏“共”,“共”有会合之义,因改称“三合会”。《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吴观察致倪方伯书》:“近日三合会匪东西四散,无处不有。”彭湃《海丰农民运动》:“三合会秘密结社之盛行,几乎普遍了全县。”
    • 5.
      三大纪律释义:从红军时代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求普遍遵守的三条主要纪律。 内容前后稍有不同,最终定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朱德《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务》:“严格执行和经常检查三大纪律,随时随地为民兴利除弊。”
    • 6.
      三高女释义:”三高女“是形容都市各行各业的职场女性,他们数量庞大,普遍拥有高学历、高职务、高收入,被称为“三高女“。
    • 7.
      上门女婿释义:上门女婿,即通常说的“倒插门”,学名叫“入赘”,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女婿,是一种称谓,一般指女儿的丈夫,有时婿也能指丈夫。而上门女婿是指由女方家负责结婚等费用,结婚之后,男方住在女方家里,也就是说做丈夫的需要和媳妇的娘家人一起居住,但这种情况并不十分普遍。
    • 8.
      不咸释义:⒈不周遍;不普遍。《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和声入於耳而藏於心,心亿则乐,窕则不咸,摦则不容,心是以感。”杨伯峻 注:“咸,徧也。此谓音细则能闻者不周徧。”《国语·鲁语上》:“小赐不咸,独恭不优。”韦昭 注:“咸,徧也。”⒉不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 周。”杜预 注:“咸,同也。”《新唐书·杨弘礼传》:“﹝ 弘礼 ﹞雅与 玄感 不咸,表其必乱。”明 沉德符《野获编·嗤鄙·衍圣公》:“今公不知何故,久居赐第,数年不归,或云:父子不咸,恐有分羹之祸。”⒊传说中
    • 9.
      丑妻心理释义:可以理解为两种心理,一种是男人结婚后总觉得妻子没有原来漂亮(结婚前)的心理;另一种就是指大多数男子结婚后,他们不愿再称赞妻子美丽,有时可能还不满:“都结婚了,打扮那么漂亮干嘛?”以上两种都是男人普遍的丑妻心理,但是后者心理最为常见。
    • 10.
      业绩奖金释义:绩奖金也称一次性奖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业绩薪酬计划,从广义上来讲,它属于业绩加薪的范畴,但是却不是在基本薪酬基础上的累积性增加,而是一种一次性支付的业绩加薪,因为员工年终依据本人或组织绩效得到的奖金并不计入基本薪酬。
    • 11.
      书刊号释义:国际标准书号﹝下简称书号﹞系统,于1967年设立。我国从1987年开始实行ISBN号制度以代替建国后的统一书号,可以说,1987年以后出版的图书不采用统一书号,但我国出版的标准、规程至今仍采用统一书号。书号的用 途,可以快捷、有效地识别书籍的出版地,出版社,书名,版本及装订方法。出版社、书商及图书馆普遍都使用此系统,作为处理书籍订单及盘点存货之用。
    • 12.
      五十岁释义:医学中,人在五十岁时期最容易发生病态,“五十肩”。专指:当人类生活到五十岁左右时期,其肩部普遍出现疼痛不适的病态。
    • 13.
      人怨天怒释义: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 14.
      人民公社释义:1958—1982年中国农村中和基层政权组织相结合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属县领导。1958年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内部分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一般一乡建立一社,政社合一。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设立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后,人民公社遂告解体。
    • 15.
      从众心理释义: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 16.
      仓颉造字释义: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 17.
      代数释义:数学的分支学科。 通过用字母代表数进行运算。能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的普遍性,可以解决用算术难以解决的问题。
    • 18.
      众惢释义:普遍,大家都知道的。
    • 19.
      众所共知释义:众:很多人。 大家普遍知道的。
    • 20.
      优普释义:优厚而普遍。

普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分为二释义: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 指统一物的可分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黄帝内经·太素·知石》:“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 2.
      一般释义:⒈一样;同样:火一般的热情。 ⒉普通;平常:一般化。⒊通常;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来说,他的工作是很认真的。⒋哲学范畴。指某类事物或一切事物普遍具有的属性,即共性。与“个别”相对。
    • 3.
      一般规律释义:哲学用语。 与“特殊规律”相对。又称“普遍规律”。即各种事物普遍具有的共同规律。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场合为一般规律,而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规律,反之亦然。
    • 4.
      三合会释义:天地会的别名。天地会以反 清 复 明 为宗旨,相传以 洪武(明太祖 年号)的洪字为其代称,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家兄弟”。因洪字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后嫌只取左偏,偏而不全,不吉祥,故又取右偏“共”,“共”有会合之义,因改称“三合会”。《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吴观察致倪方伯书》:“近日三合会匪东西四散,无处不有。”彭湃《海丰农民运动》:“三合会秘密结社之盛行,几乎普遍了全县。”
    • 5.
      三大纪律释义:从红军时代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求普遍遵守的三条主要纪律。 内容前后稍有不同,最终定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朱德《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务》:“严格执行和经常检查三大纪律,随时随地为民兴利除弊。”
    • 6.
      三高女释义:”三高女“是形容都市各行各业的职场女性,他们数量庞大,普遍拥有高学历、高职务、高收入,被称为“三高女“。
    • 7.
      上门女婿释义:上门女婿,即通常说的“倒插门”,学名叫“入赘”,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女婿,是一种称谓,一般指女儿的丈夫,有时婿也能指丈夫。而上门女婿是指由女方家负责结婚等费用,结婚之后,男方住在女方家里,也就是说做丈夫的需要和媳妇的娘家人一起居住,但这种情况并不十分普遍。
    • 8.
      不咸释义:⒈不周遍;不普遍。《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和声入於耳而藏於心,心亿则乐,窕则不咸,摦则不容,心是以感。”杨伯峻 注:“咸,徧也。此谓音细则能闻者不周徧。”《国语·鲁语上》:“小赐不咸,独恭不优。”韦昭 注:“咸,徧也。”⒉不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 周。”杜预 注:“咸,同也。”《新唐书·杨弘礼传》:“﹝ 弘礼 ﹞雅与 玄感 不咸,表其必乱。”明 沉德符《野获编·嗤鄙·衍圣公》:“今公不知何故,久居赐第,数年不归,或云:父子不咸,恐有分羹之祸。”⒊传说中
    • 9.
      丑妻心理释义:可以理解为两种心理,一种是男人结婚后总觉得妻子没有原来漂亮(结婚前)的心理;另一种就是指大多数男子结婚后,他们不愿再称赞妻子美丽,有时可能还不满:“都结婚了,打扮那么漂亮干嘛?”以上两种都是男人普遍的丑妻心理,但是后者心理最为常见。
    • 10.
      业绩奖金释义:绩奖金也称一次性奖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业绩薪酬计划,从广义上来讲,它属于业绩加薪的范畴,但是却不是在基本薪酬基础上的累积性增加,而是一种一次性支付的业绩加薪,因为员工年终依据本人或组织绩效得到的奖金并不计入基本薪酬。
    • 11.
      书刊号释义:国际标准书号﹝下简称书号﹞系统,于1967年设立。我国从1987年开始实行ISBN号制度以代替建国后的统一书号,可以说,1987年以后出版的图书不采用统一书号,但我国出版的标准、规程至今仍采用统一书号。书号的用 途,可以快捷、有效地识别书籍的出版地,出版社,书名,版本及装订方法。出版社、书商及图书馆普遍都使用此系统,作为处理书籍订单及盘点存货之用。
    • 12.
      五十岁释义:医学中,人在五十岁时期最容易发生病态,“五十肩”。专指:当人类生活到五十岁左右时期,其肩部普遍出现疼痛不适的病态。
    • 13.
      人怨天怒释义: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 14.
      人民公社释义:1958—1982年中国农村中和基层政权组织相结合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属县领导。1958年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内部分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一般一乡建立一社,政社合一。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设立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后,人民公社遂告解体。
    • 15.
      从众心理释义: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 16.
      仓颉造字释义: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 17.
      代数释义:数学的分支学科。 通过用字母代表数进行运算。能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的普遍性,可以解决用算术难以解决的问题。
    • 18.
      众惢释义:普遍,大家都知道的。
    • 19.
      众所共知释义:众:很多人。 大家普遍知道的。
    • 20.
      优普释义:优厚而普遍。

普遍造句

1.观赏鲸鱼普遍的地区,捕鲸越来越不得人心。

2.党同伐异和自我修养是很遗憾在日本很普遍

3.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普遍展开,如暴风骤雨,势不可挡。

4.在旧时的官场里,尸位素餐,不办事只拿钱是普遍的现象。

5.在旧中国,统治阶级内部弱肉强食,互相倾轧的现象十分普遍

6.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人们要比他们所认为的更心不在焉。

7.新陈代谢是普遍存在的自然规律。

8.这一现象在求全责备世界许多处所已惹起了普遍关注。

9.社会的物质产品丰富,人们的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离。

11.物体遇热体积膨胀,是一种普遍现象。

1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13.古到今,由于竹的特有结构加之生长普遍,与我国文化艺术,尤以美术、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14.这首诗的前两句历来广为人们传诵,因为它道出了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遍的情感现象。

15.他这篇作文旁敲侧击地反映了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真了不起!

16.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17.改造旧城区的建设正在大中城市普遍展开。

18.逝和一个更加残酷的未来,这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而深刻的失落心态有着某种自然的契合。

19.女人普遍被宠坏了,所以认为男朋友要无限制的服从,其实是把自己的幸福给断送了。

20.现在录用干部,普遍推行考试和竞聘的方法,效果很好。

普遍(pub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普遍是什么意思 普遍读音 怎么读 普遍,拼音是pǔ biàn,普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普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