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弁服 弁服的意思
biàn

弁服

简体弁服
繁体
拼音biàn fú
注音ㄅㄧㄢˋ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àn,(1) 古代的一种帽子。【例句】:弁髦(①古代贵族子弟行加冠礼时用弁束住头发,礼成后把弁去掉不用,后喻没用的东西;②喻轻视)。(2) 〔弁言〕书籍或长篇文章的序文、引言。(3) 旧时称低级武官。【组词】:马弁。武弁。

fú fù,(1) 衣裳。【组词】:服装。制服。(2) 穿衣裳。【组词】: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组词】:服务。服刑。服兵役。(4) 顺从。【组词】: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组词】:不服水土。(6) 吃(药)。【组词】:内服。(7) 乘,用。【例句】:服牛乘(chéng )马。(8) 姓。 ◎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组词】:两服药。

基本含义

指言辞辩驳不过,被对方的话所驳倒。

弁服的意思

弁服 [biàn fú]

1. 古代贵族的帽子和衣服。随场合而异,有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服弁服等。

弁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贵族的帽子和衣服。随场合而异,有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服弁服等。 清 任大椿 撰有《弁服释例》,解释《周礼》、《仪礼》、《礼记》弁服所用之例,分爵弁服、韦弁服、皮弁服、朝弁服、玄端等门,共一百四十余事。

《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胝朝,则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凶事,服弁服。”


弁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冠弁服释义:弁服之一,帝王田猎习兵事之服。
    • 2.
      冠弁释义:⒈天子田猎时的装束。 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周礼·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孙诒让 正义:“此王四时常田之服,盖玄冠而加弁也。”弁,皮帽。⒉古代礼帽的总称。《荀子·君道》:“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饰之也。”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倭缎》:“其帛最易朽污;冠弁之上,顷刻集灰;衣领之间,旬日损坏。”⒊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以指成年。宋 司马光《祭庞颖公文》:“越自童齔,得侍坐偶,抚首提携,爱均子姓;甫胜冠弁,遽丧所天,孤苦憃愚,不能自立。”⒋指官员。宋 梅尧臣《丞相》诗之一
    • 3.
      弁服释义:古代贵族的帽子和衣服。随场合而异,有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服弁服等。
    • 4.
      招复释义:招魂复魄。 古代丧礼仪式之一。语本《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向之,扱领于带,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于前。”郑玄 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后汉书·赵咨传》:“重以墙翣之饰,表以旌铭之仪,招復含敛之礼。”李贤 注:“招復,谓招魂復魄也。”
    • 5.
      正服释义:⒈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 包括朝服、祭服、丧服。《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褻服”何晏 集解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无所施。”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裼袭》:“《周礼》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丧服义例》:“盖义服亦正服也,岂有臣为君之义斩而非正服者乎!”⒉服正服。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三年之丧》:“此以《礼记》诸篇证《仪礼》,而知三年之丧,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郭沫若《高渐离》第三幕:“秦始皇帝 冕
    • 6.
      素积释义:亦作“素绩”。 腰间有褶裥的素裳。是古代的一种礼服。《礼记·郊特牲》:“三王共皮弁素积。”孙希旦 集解:“素积,以素繒为裳而襞积之也。素言其色,积言其制。”《荀子·富国》“士皮弁服”唐 杨倞 注:“素积为裳,用十五升布为之。积,犹辟也,辟蹙其腰中,故谓之素积也。”《汉书·外戚传下·孝平王皇后》:“﹝太后﹞遣 长乐 少府 夏侯藩 ……及太卜、太史令以下四十九人,赐皮弁素绩。”颜师古 注:“素绩谓素裳也,朱衣而素裳。绩字或作积。积谓襞积之,若今之襈为也。”宋 俞琰《席上腐谈》卷上:“古之素积,即今之细褶布衫也

弁服(bian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弁服是什么意思 弁服读音 怎么读 弁服,拼音是biàn fú,弁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弁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