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逢掖 逢掖的意思
féng

逢掖

简体逢掖
繁体
拼音féng yè
注音ㄈㄥˊ ㄧㄝ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éng,(1) 遇到。【组词】:逢遇。久别重逢。逢凶化吉。狭路相逢。(2) 迎合,巴结。【组词】:逢迎。逢君之恶。(3) 姓。

yè yē,(1) 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组词】:扶掖。(2) 扶持别人。【组词】:掖护。奖掖。(3) 古同“腋”,旁边。 ◎ 把东西塞在衣袋或夹缝里。【例句】:腰里掖着手榴弹。

基本含义

指在朝廷中得到亲近、接近的机会。

逢掖的意思

逢掖 [féng yè]

1. 宽大的衣袖。《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因指儒生所穿之衣。

2. 指儒生。

4. 指儒学。

逢掖 引证解释

⒈ 宽大的衣袖。

《礼记·儒行》:“丘 少居 鲁,衣逢掖之衣;长居 宋,冠章甫之冠。”
因指儒生所穿之衣。 《后汉书·卢植传》:“子干 兼姿,逢掖临师。”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捨逢掖,袭横衣,废俎豆,列瓶鉢,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絶其嗣续。”
宋 司马光 《和邵兴宗<秋夜学舍宿直>》:“直舍逍遥度清夜,蹔投逢掖解儒冠。”
清 吴伟业 《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鲁 儒好逢掖,傴僂循墙东。”

⒉ 指儒生。

唐 柳宗元 《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足下之行, 汝南 周潁客 又先唱之矣,逢掖之列,亦以加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诗体则气势雄伟,态度谐远,如狂风猛雨之来,物物竦动,深造理窟,亦一奇逢掖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常见翁孺妇人入寺观,每悚然拜跪;入学宫,则废然而返;即逢掖亦无肃心虔礼,何也?”

⒊ 指儒学。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纷吾本孤贱,世业在逢掖。”
清 钱谦益 《宋王叔安<雅堂集>序》:“而吾所称 叶生 者,穷老逢掖,墓木已拱,不若膏唇拭舌之流可以助予也。”


国语词典

逢掖 [féng yè]

⒈ 衣腋下宽大,古儒者的服饰。也作「逢衣」、「逢腋」。

《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逢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逢掖释义:指一个儒生。 逢掖,古代读书人所穿的一种大掖之衣。
    • 2.
      从役释义:⒈服劳役。《后汉书·刘平传》:“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貲就赋,或减年从役。”⒉谓赴任官事。唐 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诗:“郴州 颇凉冷,橘井尚凄清。从役何蛮貊,居官志在行。”役,一本作“事”。⒊指奴仆。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保母请 知古 脱服以休,既解麻衣,而皂袍见。保母誚曰:‘岂有逢掖之士,而服从役之衣耶?’”
    • 3.
      儒服释义:⒈古代儒者的服饰。《礼记·儒行》:“鲁哀公 问於 孔子 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 对曰:‘丘 少居 鲁,衣逢掖之衣。长居 宋,冠章甫之冠。丘 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 不知儒服。’”郑玄 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 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⒉泛指读书人的服装。清 卓尔堪《从军行》:“上堂仍儒服,未忍换戎装。”丁玲《母亲》:“不同的只是 武陵 家里供的是一个凤冠霞帔的老太太,而这里是一个儒服儒巾的少年。”⒊谓作为儒生。明 李贽《答邓明府
    • 4.
      掖逢释义:即逢掖。 宽袖儒服。
    • 5.
      读礼释义:⒈学习礼节。《荀子·劝学》:“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杨倞 注:“礼,谓典礼之属也。”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而学校之所讲,逢掖之所谈,几有若屠儿之礼佛,娼家之读礼者,是可叹也。”⒉古人守丧在家,读有关丧祭的礼书,因称居丧为“读礼”。语本《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清 王士禛《与汪苕文书》:“自 鄢陵 读礼,潁川 引疾……又何衰也。”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鲲溟侄》:“丙午余读礼家居,姪亦奉讳南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临去时,执着我的手,嘱咐我回去好好的守制

逢掖(fengy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逢掖是什么意思 逢掖读音 怎么读 逢掖,拼音是féng yè,逢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逢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