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酋长 酋长的意思
qiúzhǎng

酋长

简体酋长
繁体酋長
拼音qiú zhǎng
注音ㄑㄧㄡˊ ㄓ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ú,(1) 长官。【组词】:酋长。(2) (盗匪、侵略者的)首领。【组词】:匪酋。敌酋。(3) 酒熟。(4) 古代对造酒的女奴的称谓。

cháng zhǎng,(1) 生长,成长。【组词】:长疮。(2) 增加。【组词】:长知识。(3) 排行第一的。【组词】:长子。长兄。长孙。(4) 辈分高或年纪大。【组词】:长辈。长者。家长。(5) 领导人;负责人。【组词】:部长。校长。

基本含义

酋长指的是部落或部队的首领,也可以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中地位崇高的人。

酋长的意思

酋长 [qiú zhǎng]

1. 原始社会(如氏族、部落或村落)的小首领或低级首领。

[ headman; ]

2. 印度次大陆部分地区的首长或领袖(如在一个村庄)

[ malik; ]

3. 北部非洲的部落首长或领袖。

[ kaid; ]

4. 非洲人部落尤其是祖鲁人部落的首领或领袖。

[ induna; ]

酋长 引证解释

⒈ 盗贼的首领。

《汉书·张敞传》:“求问 长安 父老,偷盗酋长数人。”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酋长,帅。”

⒉ 部落的首领。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至如 元氏(元魏 )起於边朔,其君乃一部之酋长耳。”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之三:“酋长虬髯客,豪商碧眼胡。”
周而复 《印第安人》:“印第安 人热烈地欢迎了他,并且拜他为托盖,就是最高统帅的意思,也就是酋长酋长。”


国语词典

酋长 [qiú zhǎng]

⒈ 部落的领袖。

《三国演义·第八八回》:「众酋长再三哀告,方才免死。」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野羊塘将军大战,歌舞地酋长劫营。」


酋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擒七纵释义:诸葛亮出兵南方,把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获心服,不再来攻。见《三国演义》。后用以比喻运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对方。擒:捉拿。纵:放。
    • 2.
      中东释义:泛指欧、亚、非三洲连接地区。欧洲人称离西欧较远的东方地区为中东,较近的为近东。近东和中东没有明确的界线。包括伊朗、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和埃及等国。
    • 3.
      丰赢释义:富裕充盈。《魏书·尒朱荣传》:“父 新兴,太和 中,继为酋长,家世豪擅,财货丰赢。”宋 蔡襄《士伸知己赋》:“姑还车而却步,目吾肆之丰赢。”清 金农《白丈庆馀见招以豆糜为食走笔记之》诗:“丈人年年自刈穫,筐之筥之储丰赢。”
    • 4.
      亢厉释义:⒈奋扬。三国 魏 曹丕《报吴王孙权书》:“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肥遗蛇》:“肥遗为物,与灾合契。鼓翼 阳山,以表亢厉。桑林 既祷,倏忽潜逝。”⒉严厉。《清史稿·王杲传》:“守备 贾汝翼 初上,为亢厉,抑诸酋长立阶下,诸酋长争非故事,尽阶进一等。”⒊激烈;激扬。《资治通鉴·晋惠帝永熙元年》:“自古以直致祸者,当由矫枉过正,或不忠篤,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丁野鹤诗》:“野鹤 晚游京师,与 王文安 诸公倡和,其诗亢厉。”清 龚自珍《<
    • 5.
      人皇释义:⒈传说中远古部落的酋长,后将其神化,与天皇、地皇合称三皇。⒉皇帝。
    • 6.
      创行释义:首创并施行。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餘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菩萨 创行酋长世袭制,但仍采公推形式。”
    • 7.
      土围释义:⒈古爱尔兰酋长的住处和防御地,用泥土筑成的防御工事大多为圆形。⒉中国土造围墙。⒊桂公塘土围。--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8.
      埃米尔释义:贵族、酋长或地方长官,尤指阿拉伯和非洲的酋长或地方长官--常用作头衔。
    • 9.
      天枢释义:⒈星名。 北斗第一星。《星经》卷上:“北斗星……第一名天枢,为土星。”⒉比喻国家的中央政权。《后汉书·崔駰传》:“重侯累将,建天枢,执斗柄。”北周 庾信《贺平邺都表》:“伏惟皇帝陛下,握天枢,秉地轴。”⒊唐 延载 元年 武则天 所立自纪功德的柱子。开元 初诏令毁之。《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梁王 武三思 劝率诸蕃酋长奏请大徵歛 东都 铜铁,造天枢於 端门 之外,立颂以纪上之功业。”唐 李休烈《咏毁天枢》诗:“天门街上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⒋人体经穴名。《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
    • 10.
      奇南香释义:香木名,即沉香。亦省称“奇南”。南,也写作“蓝”。明 陈继儒《偃曝谈馀》卷下:“占城 奇南,出在一山。酋长禁民不得采取,犯者断其手。彼亦自贵重。《星槎胜览》作琪楠。潘赐 使外国回,其王餽之,载在志,则作奇蓝,此当是的。”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闽小纪》云:‘千年榕树,上生奇南香。’”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九:“奇南香出 占城 等国,志书作奇南,《星槎胜览》作棋楠,安南 人书作奇蓝,近人又作伽南。”
    • 11.
      契箭释义:作符契用的箭。 《旧唐书·裴行俭传》:“是日传其契箭,诸部酋长悉来请命,并执送 碎叶城。”《资治通鉴·唐高宗调露元年》载此事,胡三省 注云:“夷狄无符信,以箭为契信。”
    • 12.
      尔朱姓释义:尔朱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古代少数民族契胡部落酋帅,以地名为氏。 尔朱氏起源于北魏时,其先祖为契胡部落酋长,世居尔朱川,遂以居住地为姓,称为尔朱氏。
    • 13.
      斯文人释义:⒈士人;读书人。 《儒林外史》第三回:“周相公 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沙汀《淘金记》十七:“又因为新添了斯文人,谈话也就不再限于牌经赌经。”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他虽然只在私塾读过两年书,就像一个斯文人。”⒉举止文雅的人。韩北屏《非洲夜会·酋长的故事》:“我见到第一个大酋长,恰恰是个有修养的斯文人哩。”
    • 14.
      束马释义:⒈拴住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庆氏 之马善惊,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杜预 注:“束,绊之也。”⒉驾御马。南朝 梁 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山戎、孤竹,束马景从伐罪弔民,一匡靖乱。”北齐 魏收《后园宴乐》诗:“束马轻 燕 外,猎雉陋 秦 中。”唐 薛逢《送西川梁常侍之新筑龙山城并锡赉两州刺史及部落酋长等》诗:“束马凌苍壁,捫萝上碧岑。”⒊包裹马足,以防滑跌。形容山路险隘难行。唐 骆宾王《畴昔篇》:“蜀 路何悠悠,岷 峰阻且脩……长途看束马,平水见沉牛。”《新唐书·高适传》:“平戎 以西数城,皆穷山
    • 15.
      梅禄释义:突厥语的译音。 亦译作“梅録”、“梅落”。古代 回纥 官爵名。《旧唐书·柳公绰传》:“是岁,北虏遣梅禄将军 李畅 以马万匹来市,託云入贡。”《新唐书·回鹘传上》:“会酋长 突董、翳密施、大小梅録等还国,装橐係道,留 振武 三月,供拟珍丰,费不貲。”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契丹 在 回纥 统治时期,氏族、部落长曾采用过‘达干’、‘梅落’等 回纥 称号。”
    • 16.
      毳殿释义:游牧民族酋长的毡帐。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帝王宫殿。
    • 17.
      海湾国家释义:指波斯湾(简称“海湾”)沿岸的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
    • 18.
      渠帅释义:⒈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⒉泛指魁首。
    • 19.
      猜惧释义:疑惧。《后汉书·南匈奴传》:“比 见 知牙师 被诛……遂内怀猜惧,庭会稀阔。”《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稽胡 酋长 刘仚成 帅众降 梁师都,师都 信谗,杀之,由是所部猜惧,多来降者。”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主翁或具瓜果,意甚恭谨……屯弁喜其朴诚,亦不猜惧,约为兄弟。”
    • 20.
      王母释义:⒈祖母。《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南史·宋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岂得以荒耄之王母,等行路之深讎。”清 刘大櫆《乡饮大宾金君传》:“﹝君﹞尝以王母葬地不吉,遂极青鸟之书,卒得改葬如吉卜。”⒉称上古时代的女首领。《易·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王弼 注:“母者,处内而成德者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这王母二字并不是祖母,也不是王与母,更不是所谓 西王母,应该就是女酋长。”⒊神话传说中一个地位崇高的女神。汉 张衡《思玄赋》:“聘 王母 於 银臺 兮

酋长(qiuc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酋长是什么意思 酋长读音 怎么读 酋长,拼音是qiú zhǎng,酋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酋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