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 ◎ 争吵。【例句】:阋墙(引申为内部不和)。
qiáng,(1)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组词】:砖墙。土墙。院墙。城墙。墙垣。墙头。墙头草。铜墙铁壁。(2) 门屏。【例句】:萧墙(喻内部,如“祸起墙墙”)。(3)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1. 见“阋墙”。
⒈ 谓兄弟相争于内。后用以指内部相争。一本作“鬩墙”。
引语本《诗·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墙,外御其务。”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琅琊就镇》:“皇路多艰,鬩墙频搆,愧拥节旄南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使遭兄弟之变者尽如是,鬼尚有鬩墻之衅乎。”
郭沫若 《贺日本内山书店成立三十周年纪念》诗:“如何垄断居奇者,尾逐妖星惯鬩墻。”
⒈ 语本比喻兄弟相争,引申为国家或集团内部的争斗。
引《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例如:「党内两派阋墙,严重影响到整个党的形象。」
1.家和才能万事兴,你们为此小事闹到兄弟阋墙,值得吗?
2.我计划把家产都捐出去,免得日后你们兄弟阋墙。
3.你们原本是一家人,为何要闹到兄弟阋墙,徒惹人非?
4.他们的父亲留下大笔遗产,结果招致兄弟阋墙,弄得两败俱伤!
5.兄弟阋墙,只能为他人所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