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厉色 厉色的意思

厉色

简体厉色
繁体厲色
拼音lì sè
注音ㄌ一ˋ ㄙ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严格。【例句】:厉禁(➊列队警戒;➋严厉的禁令)。厉行(xíng )节约。(2) 严肃。【组词】:严厉。声色俱厉。(3) 凶猛。【组词】:厉害。雷厉风行。色厉内荏。(4) 磨,使锋利。【组词】:厉兵秣马。再接再厉。(5) 古同“疠”、“癞”,恶疮。(6) 姓。

sè shǎi,(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组词】:颜色。色彩。色相(xiàng )。色调(diào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组词】:脸色。气色。色厉内荏。(3) 情景,景象。【组词】:行色匆匆。景色宜人。(4) 种类。【组词】:各色用品。(5) 品质,质量。【组词】:音色。成色。足色纹银。(6) 妇女美貌。【组词】:姿色。色艺。(7) 情欲。【组词】:色情。好(hào)色。

基本含义

形容脸色严厉、严肃。

厉色的意思

厉色 [lì sè]

1. 严厉的脸色。

正言厉色。

[harsh countenance;]

厉色 引证解释

⒈ 怒容;严厉的脸色。

《汉书·王莽传上》:“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厉色扬声,东怨西怒。”
宋 叶适 《财计上》:“﹝君子﹞徒从其后频蹙而议之,厉色而争之耳。”
清 恽敬 《与姚秋农》:“敬 行年五十有五,止一嗣子,才虽中人,颇能孝谨,非但不加责备,且未尝厉色疾言。”


国语词典

厉色 [lì sè]

⒈ 怒容。

如:「他疾言厉色的痛斥部属的过失。」

⒉ 收敛表情,使面色严肃。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厉色扬声,东怨西怒。」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正色 严色


厉色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严色释义:严肃的神色。
    • 2.
      正色释义:⒈纯正的颜色,指青、黄、赤、白、黑等色。⒉态度严肃;神色严厉:正色拒绝。正色直言。

厉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恶释义:谓不为恶声厉色。
    • 2.
      亏失释义:⒈缺失。《北齐书·崔暹传》:“世宗 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 每厉色极言,世宗 亦为之止。”《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七年二月﹞壬午,詔曰:‘高丽 高元 亏失藩礼,将欲问罪 辽 左,恢宣胜略。’”唐 吴兢《贞观政要·灾祥》:“太宗 谓侍臣曰:‘天见彗星,由朕之不德,政有亏失,是何妖也?’”⒉闪失。《水浒传》第一一四回:“止有 杭州 是南国的屏障。若有亏失,睦州 焉能保守。”
    • 3.
      冰衿释义:犹拂袖。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郗太尉 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覲,以 王丞相 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 知其意,每引作它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意满口重,辞殊不流。王公 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復谈。’郗 遂大瞋,冰衿而出,不得一言。”
    • 4.
      厉色释义:严厉的面色;愤怒的表情:正言厉色。
    • 5.
      悚慄释义:亦作“悚栗”。恐惧战慄。汉 应瑒《慜骥赋》:“惧僕夫之严策兮,载悚慄而奔驰。”《旧唐书·徐有功传》:“则天 厉色詰之,左右莫不悚慄,有功 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宋 苏舜钦《杜公谢官表》:“居常悚栗,日俟窜投,而陛下收臣於贱朽之中,拔臣於毁谤之内。”王西彦《古屋》第三部七:“即使面对更深更大的丑恶,我将更不感到悚慄了。”
    • 6.
      成绪释义:⒈成为思绪。 晋 陆机《叹逝赋》:“幽情发而成绪,滞思叩而兴端。”⒉传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惇 厉色曰:‘光 辅母后独掌政柄,不务纂绍先烈,肆意大改成绪,误国如此,非姦邪而何?’”⒊成绩。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营度於其内,显考则随物顺成应之於外,岁增月衍,颇有成绪。”
    • 7.
      正言厉颜释义:话语严正,表情严肃。 同“正言厉色”。
    • 8.
      正颜厉色释义:态度严肃,表情严厉:父亲正颜厉色地训斥了他。
    • 9.
      武怒释义:威怒。 《左传·昭公五年》:“奋其武怒,以报其大耻。”《汉书·王莽传上》:“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宋 李觏《寄祖秘丞》诗:“健儿直我前,武怒足防备。”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中落之胄,故家荒矣,则喋喋语人,谓厥祖在,其为智慧武怒者何似,尝有閎宇崇楼,珠玉犬马,尊显胜于凡人。”
    • 10.
      疾言厉气释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同“疾言厉色”。
    • 11.
      疾言怒色释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 12.
      疾言释义:⒈急遽地说话。 《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邢昺 疏:“疾,急也。”《韩诗外传》卷九:“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清 恽敬《与姚秋农书》:“敬 行年五十有五,止一嗣子,才虽中人,颇能孝谨,非但不加责备,且未尝厉色疾言。”⒉指轻率而不合理的话。《韩非子·说疑》:“人臣有五姦……去此五者,则譟诈之人不敢北面立谈,文言多、实行寡、而不当法者不敢诬情以谈説。是以羣臣居则修身,动则任力,非上之令,不敢擅作疾言诬事,此圣王之所以牧臣下也。”⒊急促的语音。刘师培《南北
    • 13.
      矫厉释义:⒈矫情厉色。假装严厉。⒉造作勉强。⒊勉力磨练。⒋高昂激越。
    • 14.
      讨人厌释义:讨人嫌。《红楼梦》第二五回:“因向他悄悄的道:‘你安分些罢,何苦讨人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然而到了里面,我却不做什么正颜厉色的君子去讨人厌。”鲁迅《三闲集·怎么写》:“记得还是去年躲在 厦门岛 上的时候,因为太讨人厌了,终于得到‘敬鬼神而远之’式的待遇,被供在图书馆楼上的一间屋子里。”
    • 15.
      迅厉释义:言疾言厉色。

厉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恶释义:谓不为恶声厉色。
    • 2.
      亏失释义:⒈缺失。《北齐书·崔暹传》:“世宗 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 每厉色极言,世宗 亦为之止。”《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七年二月﹞壬午,詔曰:‘高丽 高元 亏失藩礼,将欲问罪 辽 左,恢宣胜略。’”唐 吴兢《贞观政要·灾祥》:“太宗 谓侍臣曰:‘天见彗星,由朕之不德,政有亏失,是何妖也?’”⒉闪失。《水浒传》第一一四回:“止有 杭州 是南国的屏障。若有亏失,睦州 焉能保守。”
    • 3.
      冰衿释义:犹拂袖。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郗太尉 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覲,以 王丞相 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 知其意,每引作它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意满口重,辞殊不流。王公 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復谈。’郗 遂大瞋,冰衿而出,不得一言。”
    • 4.
      厉色释义:严厉的面色;愤怒的表情:正言厉色。
    • 5.
      悚慄释义:亦作“悚栗”。恐惧战慄。汉 应瑒《慜骥赋》:“惧僕夫之严策兮,载悚慄而奔驰。”《旧唐书·徐有功传》:“则天 厉色詰之,左右莫不悚慄,有功 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宋 苏舜钦《杜公谢官表》:“居常悚栗,日俟窜投,而陛下收臣於贱朽之中,拔臣於毁谤之内。”王西彦《古屋》第三部七:“即使面对更深更大的丑恶,我将更不感到悚慄了。”
    • 6.
      成绪释义:⒈成为思绪。 晋 陆机《叹逝赋》:“幽情发而成绪,滞思叩而兴端。”⒉传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惇 厉色曰:‘光 辅母后独掌政柄,不务纂绍先烈,肆意大改成绪,误国如此,非姦邪而何?’”⒊成绩。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营度於其内,显考则随物顺成应之於外,岁增月衍,颇有成绪。”
    • 7.
      正言厉颜释义:话语严正,表情严肃。 同“正言厉色”。
    • 8.
      正颜厉色释义:态度严肃,表情严厉:父亲正颜厉色地训斥了他。
    • 9.
      武怒释义:威怒。 《左传·昭公五年》:“奋其武怒,以报其大耻。”《汉书·王莽传上》:“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宋 李觏《寄祖秘丞》诗:“健儿直我前,武怒足防备。”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中落之胄,故家荒矣,则喋喋语人,谓厥祖在,其为智慧武怒者何似,尝有閎宇崇楼,珠玉犬马,尊显胜于凡人。”
    • 10.
      疾言厉气释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同“疾言厉色”。
    • 11.
      疾言怒色释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 12.
      疾言释义:⒈急遽地说话。 《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邢昺 疏:“疾,急也。”《韩诗外传》卷九:“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清 恽敬《与姚秋农书》:“敬 行年五十有五,止一嗣子,才虽中人,颇能孝谨,非但不加责备,且未尝厉色疾言。”⒉指轻率而不合理的话。《韩非子·说疑》:“人臣有五姦……去此五者,则譟诈之人不敢北面立谈,文言多、实行寡、而不当法者不敢诬情以谈説。是以羣臣居则修身,动则任力,非上之令,不敢擅作疾言诬事,此圣王之所以牧臣下也。”⒊急促的语音。刘师培《南北
    • 13.
      矫厉释义:⒈矫情厉色。假装严厉。⒉造作勉强。⒊勉力磨练。⒋高昂激越。
    • 14.
      讨人厌释义:讨人嫌。《红楼梦》第二五回:“因向他悄悄的道:‘你安分些罢,何苦讨人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然而到了里面,我却不做什么正颜厉色的君子去讨人厌。”鲁迅《三闲集·怎么写》:“记得还是去年躲在 厦门岛 上的时候,因为太讨人厌了,终于得到‘敬鬼神而远之’式的待遇,被供在图书馆楼上的一间屋子里。”
    • 15.
      迅厉释义:言疾言厉色。

厉色造句

1.鲁迅的杂文有时正言厉色,有时嘻笑怒骂,但都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2.王老师正言厉色地批评了小李的错误。

3.王老师正正颜厉色地宣布考试纪律。

4.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声厉色

5.爸爸很少疾言厉色地责骂我们,除非我们犯了大错。

6.张老师正言厉色地批评了小罗。

7.爸爸正颜厉色地教训了我一顿。

8.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9.李老师从来都是正颜厉色的,同学们都不敢和他接近。

10.谁喜欢古板严肃,正言厉色

11.她皱起眉毛,正言厉色地斥责那些调皮的家伙。

12.他却又摆起老子的架子来了,见了他总是正颜厉色的。

13.这件做错了,老师正颜厉色地教训了我一顿。

14.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15.朱先生小心、拘谨,温文尔雅,从来不会厉色疾言。

16.他常爱疾言厉色批评做错了事情的人。

17.他脾气很好,对人从不疾言厉色

18.没必要对我那么疾言厉色

19.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往往事多了就疾言厉色,表现出急躁情绪,伤了一些人的感情,请大家原谅。

20.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动辄就疾言厉色地训斥。

厉色(lis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厉色是什么意思 厉色读音 怎么读 厉色,拼音是lì sè,厉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厉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