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火牛 火牛的意思
huǒniú

火牛

简体火牛
繁体
拼音huǒ niú
注音ㄏㄨㄛˇ ㄋㄧ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uǒ,(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组词】: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组词】:火速。十万火急。(3) 指枪炮弹药等。【组词】:火药。火炮。(4) 发怒,怒气。【组词】:火暴。火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组词】:肝火。毒火攻心。(6) 形容红色的。【组词】:火红。火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

niú,(1)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例句】: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2) 星名,二十八宿之。【例句】: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3) 喻固执或骄傲。【组词】:牛气。(4) 姓。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极其狂热、激烈、猛烈,不可阻挡。

火牛的意思

火牛 [huǒ niú]

1. 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语本《史记·田单列传》:“﹝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3. 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

火牛 引证解释

⒈ 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

语本《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 燕 军, 燕 军夜大惊。”
宋 苏轼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火牛入 燕 垒,燧象奔 吴 军。”
《元史·按竺迩传》:“夔 夜驱火牛,突围出奔。”

⒉ 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

《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枪揭火牛焚之,战舰既然,贼皆溃走。”
胡三省 注:“火牛,缚草为之,爇以烧敌。”


火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利欲释义:对私利的欲望。汉 蔡邕《故太尉乔公庙碑》:“雅性谦克,不吝於利欲。”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不为利欲动,不为属託屈。”宋 陆游《秋思》诗:“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鸥。”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八:“迎接我的,是一张中年商人的脸,削长,尖瘦,布满了利欲的皱纹。”
    • 2.
      市掾释义:管理市场的官员。《史记·田单列传》:“湣王 时,单 为 临菑 市掾,不见知。”《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费长房 者,汝南 人也。曾为市掾。”明 张凤翼《灌园记·计成火牛》:“莫笑 临淄 市掾,试看 即墨 雄豪。”
    • 3.
      火牛阵释义:用火牛袭击敌军的战术。
    • 4.
      火牛释义:⒈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 语本《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 燕 军,燕 军夜大惊。”宋 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火牛入 燕 垒,燧象奔 吴 军。”《元史·按竺迩传》:“夔 夜驱火牛,突围出奔。”⒉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枪揭火牛焚之,战舰既然,贼皆溃走。”胡三省 注:“火牛,缚草为之,爇以烧敌。”
    • 5.
      烧牛凿城释义:“烧牛凿城1”是说战国时齐国人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救国救命的事迹,用以形容棋局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 6.
      烧牛释义:指火牛阵。
    • 7.
      燕垒释义:⒈燕子的窝。 比喻脆弱的据点。宋 姜夔《圣宋铙歌吹曲·淮海浊》:“汝胡弗思,与越豨辈;皇威压之,燕垒自碎。”⒉喻栖身之所。郁达夫《珍珠巴刹小食摊上口占》:“如非燕垒来蛇鼠,忍作投荒万里行!”⒊喻指娼馆妓院。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逐娼妓》:“凡邮骑接递之所……每有无耻棍豪,多置狎邪门巷,遂作鸎巢燕垒,顿成柳市花街。”⒋指 燕 军的营垒。宋 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火牛入 燕 垒,燧象奔 吴 军。”
火牛是什么意思 火牛读音 怎么读 火牛,拼音是huǒ niú,火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火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