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祚 [guó zuò]
1. 国运。
3. 皇位。
国祚 引证解释
⒈ 国运。
引《陈书·吴兴王胤传》:“皇孙初诞,国祚方熙。”
宋 陈亮 《箴铭赞》:“国祚若旒,谁任其责。”
⒉ 皇位。
引《汉书·刘向传》:“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於外亲,降为皁隶。”
《后汉书·李固传》:“频年之间,国祚三絶。”
《新唐书·蒋乂传》:“中宗 即位,春秋已壮,而母后篡夺以移神器,赖 张柬之 等国祚再復。”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保洪图社稷,巩国祚延绵。”
国语词典
国祚 [guó zuò]
⒈ 国运,国家的福运。
引《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国祚迁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
近国运
国祚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国运释义:国家的命运:国运昌隆。
- 2.
鼎祚释义:国祚,国运。
国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亸避释义:⒈躲避。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戊集·圆社市语》:“把金银锭打旋起,花星临照我,怎嚲避?”⒉軃避:避开;回避。《五灯会元·临济宗·兴化存奖禅师》:“昨日赴箇村斋,中途遇一阵卒风暴雨,却向古庙里軃避得过。”《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国祚之所以长短,盗贼之所以生发,皆有个一定的数在其间,终是軃避不得。”明 吕坤《好人歌》:“恶人打好人,好人只軃避。”
- 2.
典试释义:主持考试之事。 《明史·选举志二》:“天启 二年壬戌会试,命大学士 何宗彦、朱国祚 为主考。故事,阁臣典试,翰、詹一人副之。”
- 3.
国祚释义:⒈国运。《陈书·吴兴王胤传》:“皇孙初诞,国祚方熙。”宋 陈亮《箴铭赞》:“国祚若旒,谁任其责。”⒉皇位。《汉书·刘向传》:“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於外亲,降为皁隶。”《后汉书·李固传》:“频年之间,国祚三絶。”《新唐书·蒋乂传》:“中宗 即位,春秋已壮,而母后篡夺以移神器,赖 张柬之 等国祚再復。”清 洪昇《长生殿·觅魂》:“保洪图社稷,巩国祚延绵。”
- 4.
宝历释义:⒈见“宝历”。⒉亦作“宝歷”。指国祚;皇位。《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椒觴再献,寳歷万年。”《梁书·武帝纪上》:“虽宝历重升,明命有绍,而独夫丑纵,方煽京邑。”《魏书·世宗纪》:“朕幼承宝历,艰忧在疚,庶事不亲,风化未洽。”唐 欧阳詹《回鸾赋》:“应千年之宝歷,承八圣之重光。”明 梅鼎祚《玉合记·赐完》:“玉佩朝元,宝历迎祥。”
- 5.
带河厉山释义: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
- 6.
汉统释义:汉 朝的国祚、道统。
- 7.
汉道释义:⒈汉代的道统、国祚。⒉指汉兵所行的道路。⒊通往汉土的道路。
- 8.
汾鼎释义:象征国祚的宝鼎。
- 9.
洊至释义:再至,相继而至。《易·坎》:“水洊至,习坎。”王弼 注:“不以坎为隔絶,相仍而至。”南朝 宋 谢灵运《富春渚》诗:“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民怨而盗发,天怒而地震,水灾洊至。”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工部主事 康有为,为外衅危迫,分割洊至,急宜及时发愤,革旧图新,以少存国祚,呈请代奏事。”
- 10.
火乌释义:周武王 伐 纣 前二年曾东观兵于 盟津。 相传其渡 河 后,“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事见《史记·周本纪》。后因以“火乌”代指 周 朝的国祚。唐 李贺《白虎行》:“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王 虎视苍生羣。”
- 11.
炎箓释义:象征火德的符命。指 赵宋 国祚。
- 12.
炎緖释义:指汉王朝的国祚。
- 13.
炎绪释义:指 汉 王朝的国祚。
- 14.
炎驭释义:⒈指太阳。⒉指汉王朝的国祚。
- 15.
瓜緜释义:《诗·大雅·緜》:“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 沮 漆。”朱熹 集传:“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其蔓不絶,至末而后大。以比 周 人始生於 漆 沮 之上,而 古公 之时其国甚小,至 文王 而后大也。”后以“瓜緜”喻子孙昌盛。元 耶律楚材《和冀先生韵》:“宗亲成蔕固,国祚等瓜緜。”
- 16.
膺历释义:帝王承受国祚之称。
- 17.
軃避释义:避开;回避。 《五灯会元·临济宗·兴化存奖禅师》:“昨日赴箇村斋,中途遇一阵卒风暴雨,却向古庙里軃避得过。”《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国祚之所以长短,盗贼之所以生发,皆有个一定的数在其间,终是軃避不得。”明 吕坤《好人歌》:“恶人打好人,好人只軃避。”
- 18.
霸府风云释义:以一个王朝统治的时间长短而论,北齐国祚短暂,自公元 550年,21岁的高洋废东魏帝自立北齐,仅 28年,然而高氏的实际统治时间或许应该算得更长一些。
- 19.
鸿汉释义:指 汉 代。因其国祚久长,国势强盛,故称。
- 20.
黄晖释义:指 三国 魏 之国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