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羊 [quǎn yáng]
1. 狗和羊。常用以比喻任人宰割者,如俘虏、囚犯等。旧时对外敌的蔑称。
犬羊 引证解释
⒈ 狗和羊。
引《论语·颜渊》:“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唐 李白 《经离乱后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讜醢与葅。”
⒉ 常用以比喻任人宰割者,如俘虏、囚犯等。
引宋 范仲淹 《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及 麟府 丧陷, 镇戎 三败,杀者、伤者前后仅二十万人矣,死者为鱼肉,生者为犬羊。”
《说岳全传》第二五回:“若不今朝邀赦免,何至他年作犬羊?”
⒊ 旧时对外敌的蔑称。
引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尔乃大军过荡西山, 屠各 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
宋 陆游 《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诗:“太行 之下吹虏尘, 燕 南 赵 北空无人; 袁 曹 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
犬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北门释义:⒈北向的门。 《诗·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窶且贫,莫知我艰。”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阿师当向北门出入,南衙宰相往来,勿犯也。”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延安 北门外,王家坪 村边,站着许多威严的哨兵。”⒉喻指北部边防要地。《隋书·贺娄子干传》:“自公守北门,风尘不警。突厥 所献,还以赐公。”唐 翁绶《雨雪曲》:“一自塞垣无 李 蔡,何人为解北门忧。”明 何景明《点兵行》:“边头城堑谁营屯,遂使犬羊窥北门。”⒊唐 宋 学士院在禁中北门,因以为学士院的代称。宋 苏轼《上清储祥宫碑》:
- 2.
四鄙释义:⒈四方边境地区。 唐 陆贽《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五稼屡丰,四鄙不扰。”宋 王安石《开元行》:“由来犬羊著冠坐庙堂,安得四鄙无豺狼。”明 刘基《郁离子·螇螰》:“群臣辑睦,四鄙无事。”⒉指四境边民。《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季冬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淮南子·时则训》:“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隼蚤挚,四鄙入保。”高诱 注:“四界之民,皆入城郭保聚也。”
- 3.
屈体释义:⒈谓降低身分。汉 桓宽《盐铁论·褒贤》:“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宋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自将相公卿宿贵之人,皆争屈体以收礼后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宿当不妨,但少牀榻;不嫌屈体,便可藉藁。”⒉犹屈膝。指屈服、投降。《北齐书·颜之推传》:“嗟将相之骨鯁,皆屈体於犬羊。”唐 李白《赠新平少年》诗:“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请巡按屈体求荣。”⒊弯曲身躯。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
- 4.
新丰释义:县名。汉高祖 七年置,唐 废。治所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西北。本 秦 骊邑。汉高祖 定都 关中,其父太上皇居 长安 宫中,思乡心切,郁郁不乐。高祖 乃依故乡 丰邑 街里房舍格局改筑 骊邑,并迁来 丰 民,改称 新丰。据说士女老幼各知其室,从迁的犬羊鸡鸭亦竞识其家。太上皇居 新丰,日与故人饮酒高会,心情愉快。后乃用作新兴贵族游宴作乐及富贵后与故人聚饮叙旧之典。南朝 宋 鲍照《数名诗》:“五侯相饯送,高会集 新丰。”南朝 陈后主《长安道》诗:“游荡 新丰 里,戏马 渭桥 傍。”唐太宗《重幸武功》诗:“列筵欢故
- 5.
犬羊释义:⒈狗和羊。 《论语·颜渊》:“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唐 李白《经离乱后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讜醢与葅。”⒉常用以比喻任人宰割者,如俘虏、囚犯等。宋 范仲淹《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及 麟府 丧陷,镇戎 三败,杀者、伤者前后仅二十万人矣,死者为鱼肉,生者为犬羊。”《说岳全传》第二五回:“若不今朝邀赦免,何至他年作犬羊?”⒊旧时对外敌的蔑称。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尔乃大军过荡西山,屠各 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宋 陆游《涉白
- 6.
猬结蚁聚释义:比喻人众纷纷集结。《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故使蝟結蟻聚,水草有依。”刘良 注:“言 景宗 縱 魏 兵,使如蝟蟻之結聚,而依水草也。”宋 李纲《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設使犬羊之衆,蝟結蟻聚,侵邊徼而摩封彊,將何以禦之?”
- 7.
磔禳释义:亦作“磔攘”。谓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吕氏春秋·季春》:“国人儺,九门磔禳,以毕春气。”高诱 注:“命国人儺,索宫中区隅幽闇之处,击鼓大呼,驱逐不祥,如今之正岁逐除是也。九门,三方九门也。嫌非王气所在,故磔犬羊以禳木气尽之,故曰以毕春气也。”宋 苏轼《贺正启》:“伏以苇桃在户,磔禳以饯餘寒。”清 龚自珍《为家大人丙辰同年祭江西巡抚阳湖吴公文》:“方下车而矢磔攘兮,三岁挞而垂效。”
- 8.
羶秽释义:⒈羶臭污秽。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一马一牛触犬羊之羶秽,不能须臾暂忍。”⒉旧时亦用以比喻其他民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太平天囯 洪仁玕《诛妖檄文》:“慨自 明 季凌夷,韃 妖乘衅,窜入中华。而当时官兵人民,未能共愤义勇,驱逐出境,扫清羶秽。”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革彼羶秽残恶旧政府之命。”
- 9.
羶臊释义:⒈指某些动物身上发出的羶腥臊臭的气味。《吕氏春秋·本味》:“肉玃者臊,草食者羶。”高诱 注:“肉玃者,玃拏肉而食之,谓鹰雕之属,故其臭臊也;草食者,食草木,谓麞鹿之属,故其臭羶也。”⒉引申指肉类食物。元 舒頔《中秋对月无酒怅然孤吟》:“貰酒赏明月,盘中乏羶臊。”⒊犹羶腥。唐 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逆胡窃号,剥乱中原,虽……决洪 河,洒 秦 雍,不足以荡犬羊之羶臊。”参见“羶腥”。
- 10.
贼衆释义:众贼人,贼徒们。三国 魏 缪袭《魏鼓吹曲十二曲·克官渡》:“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沙塠傍。”宋 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时 师雄 虽死,贼众尚有万人。”《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望见贼众拥护着银鞘慌忙的前走。”
- 11.
走戟释义:谓使戟盘旋回转,快速如飞。《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妖贼犬羊万计,絳头毛面,挑刀走戟,其锋不可当。”胡三省 注:“又善舞戟,左奔右赴,为刺敌之势;又环身盘戟,回转如縈;又以戟矜柱地,跳过矜上,特为儇捷,此所谓走戟也。”清 徐葵《马将军歌》:“跳刀走戟何纷纷,十盪十决奔如云。”
- 12.
送驾释义:敬送帝王。明 王錡《寓圃杂记·郭登镇云中》:“正统 十四年,定襄伯 郭登 镇 大同。英宗 驾在虏庭,犬羊悔过,送驾直至城下,登 闭门不纳。”《荡寇志》第七一回:“殿前并那将臺、军中的鼓乐一齐奏动,二十万天兵仍就俯伏送驾;御前供奉官员,齐随驾出。”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送驾至 直隶 磁州,跪安后,折回 汴梁。”
- 13.
黄衣释义:黄色的衣服。 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黄冠”。《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晋 王嘉《拾遗记·后汉》:“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