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隐遁 隐遁的意思
yǐndùn

隐遁

简体隐遁
繁体隱遁
拼音yǐn dùn
注音ㄧㄣˇ ㄉ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ǐn yìn, ◎ 倚,靠。【例句】:隐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dùn,(1) 逃避,躲闪。【组词】:遁去。遁辞。遁世。遁北。(2) 隐,消失。【组词】:遁迹。遁隐。

基本含义

指避开世俗俗务,隐居于僻静之地,追求心灵的安宁和自由。

隐遁的意思

隐遁 [yǐn dùn]

1. 隐蔽躲藏。

月光隐遁。

[ hide; ]

2. 隐居起来,逃避尘世。

隐遁山野,不问政事。

[ live in seclusion; ]

隐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隐遯”。

⒉ 隐居远避尘世。

《后汉书·宣秉传》:“遂隐遁深山,州郡连召,常称疾不仕。”
《后汉书·列女传·王霸妻》:“霸 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遯。”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两个 集贤村 中,有一二十家庄户,大抵都是隐遁避世之辈。”
何其芳 《画梦录·梦后》:“又有一位古代的隐遁者,常独自围棋,两手分运黑白子相攻伐。”

⒊ 隐匿身形。

《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 唐 李贤 注:“遁甲,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
《西游记》第八回:“众神各归本处,把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
李文翔 《新排长》:“上等兵翻身跳下车去,奔小径钻进了树林,在一簇灌木丛后,身影隐遁了。”


国语词典

隐遁 [yǐn dùn]

⒈ 隐居避世。

《后汉书·卷二七·宣秉传》:「遂隐遁深山,州郡连召,常称疾不仕。」
《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戴颙传》:「父逵,兄勃,并隐遁有高名。」

⒉ 隐匿身躯。

《西游记·第八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


隐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习隐释义:《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后因以“习隐”谓习学隐遁,有超然物外,忘情一切之意。
    • 2.
      仙隐释义:⒈仙人与隐士。 南朝 宋 谢灵运《衡山诗》:“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⒉谓学仙而隐遁。宋 无名氏《水调歌头·寿隐士》词:“橘记一年景,梅泄小春英。见説 彭 成 仙隐,对此庆生辰。”
    • 3.
      何氏三高释义:南朝 齐 何胤(字 子季)与其兄 何求、何点 发迹虽异,终皆隐遁,时人称为“何 氏三高”。
    • 4.
      嘉肥释义:旧时称颂隐遁之词。
    • 5.
      嘉遯释义:亦作“嘉遁”。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易·遯》:“嘉遯贞吉,以正志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宋 范仲淹《祭吕相公文》:“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明 许潮《武陵春》:“盖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辈又所谓玄遯者也。”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迹全生,见几远害。或厉操幽栖,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 6.
      大山小山释义:汉 淮南王 刘安 招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造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或小山,犹《诗经》之有《大雅》和《小雅》。见 汉 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或以为大小、小山是人名,见 汉 高诱《〈淮南子〉序》。后用来称呼同时有名的两兄弟。如 南朝 梁 何点、何胤 兄弟俱隐遁不仕,世号 点 为“大山”。
    • 7.
      夷皓释义:伯夷 和 商山 四皓的合称。同为避乱君而隐遁,古称高节之士。
    • 8.
      崩奔释义:⒈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文选·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迴合,圻岸屡崩奔。”吕向 注:“水激其岸,崩頽奔波也。”唐 李白《大鹏赋》:“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宋 黄庭坚《阻风铜陵》诗:“洪波崩奔去,天地无限隔。”⒉奔波;奔驰。唐 杜甫《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诗:“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仇兆鳌 注:“山下堕曰崩,水急流曰奔。此比行役之匆遽。”宋 范成大《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诗:“崩奔风涛里,得此巢龟荷。”元 王逢《题马洲书院》诗:“郊麟初隐遁,野兕遂崩奔。”明 唐顺之《双寿图歌》:“
    • 9.
      市门翁释义:指 汉 梅福。王莽 专政,福 弃官隐遁,“变名姓,为 吴 市门卒”。见《汉书·梅福传》。宋 刘敞《同梅二十五饮永叔家观所抄集近事》诗:“观书太史氏,全性市门翁。”
    • 10.
      扁舟意释义:晋 张方《楚国先贤传》:“句践 灭 吴,谓 范蠡 曰:‘吾将与子分国有之。 ’蠡 曰:‘君行令,臣行意。’乃乘扁舟泛五湖,终不返。”因以“扁舟意”为隐遁的决心。
    • 11.
      抗隐释义:谓清高隐遁。
    • 12.
      振缨释义:⒈犹弹冠。谓出仕。⒉犹濯缨。谓隐遁。
    • 13.
      智藏瘝在释义: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 14.
      林沚释义:树林水洲。指幽深宜于赏玩隐遁之所。
    • 15.
      栖云释义:⒈栖于云雾中。谓生活于高山。⒉指隐遁。
    • 16.
      栖山释义:栖息于山。 指隐遁。
    • 17.
      栖谷释义:寄身山谷。 指隐遁。
    • 18.
      沈潜释义:⒈亦作“沉渐”。亦作“沉潜”。亦作“沉渐”。谓地德深沉柔弱。《书·洪范》:“高明柔克,沉潜刚克。”孔颖达 疏:“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也。”《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杨伯峻 注:“潜亦作‘渐’,潜、渐古音近,字得通。”《隶释·汉太尉刘宽碑》:“延熹 八年,地震,有詔询毕,公以演策沉渐对当帝心,转拜尚书。”⒉指地。南朝 宋 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前蜀 韦庄《冬日长安感志》诗:“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沉潜。”⒊指人性深沉柔弱。明
    • 19.
      沦隐释义:隐遁;埋没。
    • 20.
      流遯释义:⒈同“流遁”。 ⒉流亡隐遁。

隐遁(yind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隐遁是什么意思 隐遁读音 怎么读 隐遁,拼音是yǐn dùn,隐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隐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