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商 通商的意思
tōngshāng

通商

简体通商
繁体
拼音tōng shāng
注音ㄊㄨㄥ ㄕ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shāng,(1) 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计划、讨论。【组词】:商量。商讨。商议。商定。商榷。商酌(商量斟酌)。相商。磋商。洽商。协商。(2) 买卖,生意。【组词】:商业。商店。商界。商品。商标。(3) 古指行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做买卖的人,亦用以指从事私营工商业的人)。【组词】:商人。商贩。商贾(gǔ ㄍㄨˇ)(商人)。商旅。(4) 数学上指除法运算中的得数。【组词】:商数。(5) 中国朝代名。【组词】:商代。(6) 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2”。(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8) 姓。

基本含义

进行商业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通商的意思

通商 [tōng shāng]

1. 国家或地区之间建立或存在贸易关系。

[(of nations)have trade relations;]

通商 引证解释

⒈ 互易商货。

《左传·闵公二年》:“务财训农,通商惠工。”
孔颖达 疏:“通商贩之路,令货利往来也。”
《国语·晋语四》:“轻关易道,通商宽农。”
《北史·袁翻传》:“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
《宋史·食货志下三》:“凡通商州军,在 京西 者为南盐,在 陕西 者为西盐,若禁盐地则为东盐。”

⒉ 多指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

孙中山 《革命军人不可想升官发财》:“通商是做甚么事呢?就是把 中国 的土货运出去卖,把他们的洋货运进来卖。”


国语词典

通商 [tōng shāng]

⒈ 本指商品买卖的行为。后指与外国互相贸易。唐˙孔颖达·正义:「通商通商贩之路,令货利往来也。」也作「通市」。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公。」

如:「台中港辟建以后,台中已成为通商大埠。」

互市


通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通释义:⒈〈数量〉也说三通儿。 指(鼓)打了三次。⒉〈名〉指有三个连接口的连接零件。⒊〈动〉指工地施工前应做的三项准备工作,即通路、通水、通电。⒋〈动〉特指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实行通商、通邮和通航。
    • 2.
      中英烟台条约释义:又称《芝罘条约》。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在烟台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可派员入云南通商与调查;英人可经甘肃、青海、四川进入西藏,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在租界免征厘金,在内地只收子口税,免其他内地税。这个条约扩大了英国在华特权,并使英国得以侵入中国云南、西藏地区。
    • 3.
      互市释义:指国与国之间或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商贸易。
    • 4.
      五口通商释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故名。
    • 5.
      关市释义:关隘与市场。 古代指设在交通要道的集市。后来专指设在边境同外族或外国通商的市场。
    • 6.
      北洋释义:清末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 特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 7.
      南洋释义:⒈清末指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特设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管理对外贸易、交涉事务。⒉指南洋群岛,现称马来群岛。
    • 8.
      南洋大臣释义: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1861年 清 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由两 江 总督兼任,管理东南沿海及 长江 沿岸各口岸通商、交涉事务。参见“南洋”。
    • 9.
      厘税释义:⒈晚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 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咸丰 三年(1853年)起征,至1931年裁撤。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窃闻与 日本 议和,有割 奉天 沿边及 台湾 一省,补兵餉二万万两,及通商 苏 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⒉指厘捐及海关税。清 李鸿章《复蒋芗泉书》:“惟 沪 上……釐税所入,尽供 湘 淮 全军,东豫 数省剿 捻 之用。”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八章第二节:“其餘釐税,除海关外
    • 10.
      口岸释义:港口:通商口岸。口岸城市。
    • 11.
      台浦还珠释义:合浦还珠乃习用成语,比喻去而复返,或失而复得。语本《后汉书·孟尝传》:“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氽粮食。
    • 12.
      商埠释义:⒈旧时与外国通商的城镇。⒉指商业发达的城市。
    • 13.
      商约释义:国家、地区间订立的相互通商的条约或备忘录。
    • 14.
      商道释义:通商的道路。
    • 15.
      商部释义:清 末中央政府成立的掌管通商及运输等事务的部门。
    • 16.
      天津条约释义: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琼州、淡水、台南、潮州、登州、牛庄(开埠时后三处改为汕头、烟台、营口)、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有权驶入长江和各通商口岸;由外国人掌管中国的海关;允许外国传教士深入内地自由“传教”,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确立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
    • 17.
      安利释义:⒈安逸;安吉。 《荀子·儒效》:“比周而誉俞少,鄙争而名俞辱,烦劳以求安利,其身俞危。”《史记·匈奴列传》:“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⒉安养。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其於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⒊安全与利益。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二章:“其开战、讲和、通商诸大事,凡关於联邦公共安利者,皆联合政府主义。”
    • 18.
      平估释义:⒈公平的价格。《宋史·食货志下三》:“天圣 八年,上书者言:‘县官禁盐,得利微而害博,两池积盐为阜,其上生木合抱,数莫可较,宜听通商,平估以售,可以宽民力。’”⒉抑价。宋 秦观《论议上》:“於是变而为免役之法,虽曰岁使中外之民悉输僦直以免其身,然而平估至於室庐,检括及於车马,裒多以为宽剩,厚积以为封桩,则其弊又有甚於差役者矣。”
    • 19.
      开阜释义:开辟建设新城市,或者是城市对外开放通商。
    • 20.
      彫残释义:⒈凋散;零落。 晋 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自顷輈张,困於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彫残。”宋 朱淑真《腊月踯躅》诗:“园林经腊正彫残,独尔花开烂漫鲜。”⒉指残缺破损。清 吴伟业《永和宫词》:“巫阳 莫救 仓舒 恨,金锁彫残玉筯红。”⒊指劫余的百姓。《三国志·魏志·苏则传》“文帝 以其功,加 则 护 羌 校尉,赐爵关内侯”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则 到官,内抚彫残,外鳩离散,今见户千餘。”《资治通鉴·唐僖宗文德元年》:“荆南 兵荒之餘,止有一十七家,禹(郭禹)励精为治,抚集彫残,通商务农,晚年殆及万户

通商(tongs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商是什么意思 通商读音 怎么读 通商,拼音是tōng shāng,通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