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狱 [zhì yù]
1. 审理案件。
治狱 引证解释
⒈ 审理案件。
引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春秋 之治狱,论心定罪。”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公﹞治狱如神。”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县令任重而选贱,俸薄而官卑,自治狱、催科外,餘皆置之度外。”
治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于公高门释义:西汉 于定国 父 于公 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见《汉书·于定国传》。后因以指为官贤明而子孙显贵的人。
- 2.
倾诐释义:亦作“倾陂”。谓偏颇不正。《宋书·谢晦传论》:“降及 大明,倾詖愈甚,自非訐窃深私,陵犯密讳,则左降之科,不行於权戚。”《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淑 详练朝廷典故,凡有沿革,帝必咨访。然喜倾詖,故屡为言者所斥。”清 姚鼐《南园诗存序》:“君在道衣敝,和珅 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 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
- 3.
傅爰释义:治狱;判决。
- 4.
命理释义:⒈天命,自然的法则。⒉命运,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⒊算命之术。⒋命令治狱之官。
- 5.
徐杜释义:唐 徐有功 和 杜景佺 的并称。二人皆以治狱公正名世。
- 6.
惠文冠释义:冠名。相传为 赵惠文王 创制,故称。汉 谓之武弁,又名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因又称“貂璫”、“貂蝉”。《汉书·昌邑王刘贺传》:“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衣短衣大絝,冠惠文冠。”颜师古 注:“苏林 曰:‘治狱法冠也。’孟康 曰:‘今侍中所著也。’服虔 曰:‘武冠也,或曰 赵惠文王 所服,故曰惠文。’晋灼 曰:‘柱后惠文,法冠也。但言惠文,侍中冠。孟 説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
- 7.
执狱释义:治狱;审判案件。
- 8.
时措释义:《礼记·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故时措之宜也。”郑玄 注:“时措,言得其时而用也。”孔颖达 疏:“措犹用也。言至诚者成万物之性,合天地之道,故得时而用之,则无往而不宜”。后以“时措”谓因时制宜。《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八年》:“大抵治狱以宽厚为本,而刑新国则宜用轻典,若执而不变,非时措之道也。”
- 9.
理官释义:治狱之官ㄌ。
- 10.
理职释义:治狱之官职。
- 11.
甲必丹释义:英语captain音译。犹首领。用以称呼将校级军官及商船船长。荷兰 之殖民地内,华 人为官吏,专司诉讼租税等 华 侨事务而无预政实权者,亦称“甲必丹”。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六月三十日》:“荷 择其贤能者为马腰甲必丹等官,专理 华 人事务,而审断权仍操自 荷 人。”清 邹容《革命军》第五章:“内地还有甲必丹,收赋治狱荣巍巍,满 奴作了作洋奴,奴性相传入脑胚。”龚翼星《光复军志·党会》:“榜甲 全岛八港,港一甲必丹,皆 华 人为之,以领 华 民。”
- 12.
覆狱释义:覆审讼案。《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三十四年》:“﹝ 秦始皇 ﹞謫治狱吏不直及覆狱故失者,筑 长城 及处 南越 地。”胡三省 注:“覆狱者,奏当已成而覆按之也。故者,知其当罪与不当罪而故出入之;失者,误出入也。”
- 13.
讯狱释义:问案治狱。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且夫国之不得士者,有五阻焉……讯狱詰穷其辞,以法过之,四阻也。”《南史·谢晦传》:“ 武帝 当讯狱,其旦,刑狱参军有疾,以 晦 代之。” 宋 王安石 《与孙莘老书》:“所示及讯狱事,深思如此难处,足下试思其方,因书示及。”
- 14.
长流释义:⒈长长的流水。汉 张衡《归田赋》:“仰飞纤缴,俯钓长流。”三国 魏 曹植《赠王粲》诗:“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晋 卢谌《赠崔温》诗:“平陆引长流,冈峦挺茂树。”⒉远途流放;长期流放。唐 赵璘《因话录·宫》:“及知其母年高,乃免死,杖一百,长流 康州。”《新五代史·唐臣传·毛璋》:“璋 坐长流 儒州,已而令所在赐自尽。”《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因初修臺时,为吾慢功,故罚吾为长流百姓。”明 屠隆《綵毫记·妻子哭别》:“长流远指 夜郎 西,瘴雨蛮烟迢递。”⒊指治狱参军。也称长流参军。司禁防。《宋书·百官志
- 15.
阿党释义:逢迎上意,徇私枉法;比附于下,结党营私。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郑玄 注:“阿党,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橈相为也。”孙希旦 集解:“阿,谓有所曲徇於上。党,谓有所私附於下。”《汉书·高五王传赞》:“自 吴 楚 诛后,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唐 苏拯《世迷》诗:“天道无阿党,人心自覆倾。”《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六年》:“以今况古,陛下自不督必行之罚以絶阿党之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