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 [yíng lián]
1. 挂或贴于楹柱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英[couplets hung on the pillars of a hall;]
楹联 引证解释
⒈ 挂或贴于楹柱的对联。又称楹帖。相传始于 五代 后蜀 主 孟昶 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餘庆,佳节贺长春。” 宋 时更用于楹柱,故名。参阅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下。
引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许宗伯》:“每闻僧作法事归,必聚论人家字画。有云堂幅好者,有云单条好者,有云横披更妙者,有云楹联出色者,争论不一。”
苏曼殊 《与刘三书》:“得山 得公书楹联,亦欢喜无量。”
郭沫若 《题桂花轩》诗序:“轩在 端州 七星巖 湖畔,门外有集 毛主席 词句楹联一副:‘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
国语词典
楹联 [yíng lián]
⒈ 悬于门旁或柱子上的对联。字数多寡无定规,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为诗词形式的演变。
楹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党序释义:古代指学校。 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话》:“又代 鹤松 圃年 重建 阳朔县 书院讲堂一联云:‘文笔耸层霄,爱此间对万壑瀠洄,教化由来先党序;书楼崇讲席,愿多士做千秋事业,显扬不仅为科名。’”
- 2.
八皖释义:安徽省的代名词,常见于诗词、楹联作品。
- 3.
园林楹联释义: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有的写景,有的抒情,写景的托物言志,抒情的只抒胸臆,还有的既写景又抒情。
- 4.
堂对释义:厅堂楹柱上的对联。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宰相对联》:“江陵公 初赐第於乡,上御笔亲勒堂对曰:‘志秉纯忠,正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於百年。’”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下》:“其立名也,始仍桃符之称,今成楹联之号,中更门帖,亦云堂对。”
- 5.
宰官释义:⒈周 代冢宰的属官。 《国语·晋语九》“以随宰人”三国 吴 韦昭 注:“宰人,宰官也。”⒉泛指官吏。《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如大年”晋 郭象 注:“苟有乎大小,则虽大鹏之与斥鷃,宰官之与御风,同为累物耳。”唐 耿湋《题惟干上人房》诗:“苦行无童子,忘机避宰官。”明 徐渭《翠乡梦》第一出:“俺想起俺家法门中,这个修持,象什么,好象如今宰官们的阶级从八九品巴到一二。”⒊特指县官。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语》:“在 苏州 日,挽 吴县 令 贺吉人 云:‘……卅年前进士,盖棺犹是宰官身。’”
- 6.
杨柳曲释义:乐府《近代曲·杨柳枝》的别称。唐 白居易《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唐 崔涂《读<庾信集>》诗:“唯有一篇《杨柳曲》,江 南 江 北为君愁。”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话》:“梁应来 绍壬 为撰楹帖云:‘一闋《荔支香》,听玉笛吹来,徧传 南海;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 西湖。’”亦称“杨柳歌”、“杨枝曲”。唐 孟郊《折杨柳》诗之二:“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疎缘别苦,曲怨为年多。”明 刘基《过苏州》诗之四:“陌上清歌最可听,谁知此是断
- 7.
楹帖释义:楹联。 清 钱泳《履园丛话·科第·鼎甲》:“潘芝轩 尚书未第时……其封翁 云浦参军 索余书楹帖一联云:‘老蘓 文学能传子,小宋 才名不让兄。’”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西河检讨 晚年自署楹帖云:‘千秋经术留天地,万里蛮荒识姓名。’”参见“楹联”。
- 8.
牓题释义:匾额楹联上的文字和题款。
- 9.
联语释义:对联,俗称对子,又称联语、联句、楹帖、楹联。
- 10.
诗联释义:⒈诗中的上下两句。⒉指楹联。
- 11.
题柱释义:⒈见“题桥柱”。⒉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见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⒊谓题写楹联。
- 12.
题款释义:⒈亦作“题欵”。 在书画、楹联、书信、礼品等上面题写上款或下款。⒉指所题写的上款或下款。
- 13.
题署释义:⒈在宫室楹联或其他器物上题写的文字。⒉在宫室楹联或其他器物上题书署名。⒊谓签署,签发。⒋谓标列篇目。⒌题写书籍杂志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