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震惧 震惧的意思
zhèn

震惧

简体震惧
繁体震懼
拼音zhèn jù
注音ㄓㄣˋ ㄐ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1) 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例句】:“震夷伯之庙”。震霆。(2) 雷。【例句】:“烨烨震电。”(3)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组词】:震撼。震荡。震颤。震响。震动。声震遐迩。(4)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组词】:地震。身子不由得一震。(5) 特指“地震”。【组词】:震灾。震源。震中。震级。震情。防震。抗震。余震。(6) 〔震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7)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组词】:震惊。震怒。震骇。震慑。

jù,(1) 害怕。【组词】:恐惧。惧怕。惧惮。惧怯。惧色。临危不惧。

基本含义

震动和惊吓。

震惧的意思

震惧 [zhèn jù]

1. 震惊,惧怕。

震惧 引证解释

⒈ 震惊,惧怕。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於是 齐国 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

齐国 大治。”
《晋书·孙恩传》:“畿内诸县处处蜂起,朝廷震惧,内外戒严。”
《明史·万元吉传》:“於是 两广、云南 军不战而溃……会闻 汀州 破,人情益震惧。”


国语词典

震惧 [zhèn jù]

⒈ 震惊恐惧。也作「震慴」。

《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


震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释义:谓局面已无可挽回,别无良策,只能一走了事。《南齐书·王敬则传》:“是时上疾已篤。 敬则 仓卒东起,朝廷震惧。 东昏侯 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 征虏亭 失火,谓 敬则 至,急装欲走。有告 敬则 者, 敬则 曰:‘ 檀公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亦作“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九:“ 渊材 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余易木 《初恋的回声》七:“女婿比较机灵,一看形势不妙,三十六计,走为
    • 2.
      压覆释义:埋没;困顿。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两监》:“广德 二年制 京兆府 进士,并令补国子生,斯乃救压覆者耳。”宋 司马光《赐宰臣曾公亮不允批答》:“朕以不德,灾及元元,地震冀方,隄防横溃,流离压覆,靡所底居,朕夙夜震惧,不忘於心。”清 吴敏树《上曾侍郎书》:“先生之忠勇悲愤,几不顾一世压覆之忧矣!”
    • 3.
      启惕释义:使受到启发而震惧。
    • 4.
      啓惕释义:使受到启发而震惧。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第二节:“多印白话,数 满清 罪恶,派间谍到 满 军中散发,以启惕其军心。”
    • 5.
      宣畼释义:同“宣畅”。 晋 何充 等《沙门不应尽敬表》:“臣等闇短,不足以讚扬圣旨,宣畼大义,伏省明詔,震惧屏营。”
    • 6.
      毁服释义:⒈降低官服等级表示自责。 《后汉书·窦宪传》:“宪 大震惧,皇后为毁服深谢,良久乃得解。”《资治通鉴·汉章帝建初八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毁服,犹降服也。”⒉谓除去官服改为常装。《晋书·忠义传·桓雄》:“承 为 敦 将 魏乂 所执,佐吏奔散。雄 与西曹 韩阶、从事 武延 并毁服为僮竖,随 承 向 武昌。”
    • 7.
      消伏释义:消除。《后汉书·明帝纪》:“今何以和穆阴阳,消伏灾谴?”《后汉书·杨厚传》:“因陈 汉 三百五十年之戹,宜蠲法改宪之道,及消伏灾异。”宋 苏辙《御试制策》:“陛下戒慎天灾,震惧日食、淫雨、煗气、江河之失度,而思闻消伏之理。”
    • 8.
      爇鸡释义:《晋书·江逌传》:“时 羌 及 丁零 叛,浩 军震惧。
    • 9.
      趋风释义:⒈亦作“趍风”。 疾行至下风,以示恭敬。《左传·成公十六年》:“郤至 三遇 楚子 之卒,见 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汉 刘向《新序·善谋一》:“是故 虞卿 一言,而 秦 之震惧趋风,驰指而请备。”宋 张耒《答林学士启》:“耒,淮 楚 晚进,场屋后来,辱登门墻,尝备官属,当趋风於末座,乃首贄於长牋。”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双缢庙》:“縞袂趋风,匹夫之志难夺;红颜赴义,匹妇之谅可悲。”⒉引申指瞻仰风采。宋 曾巩《越州贺提刑夏倚状》:“巩 於此备官,云初託庇,喜趋风之甚邇,谅考履之惟和。”⒊闻风而来。唐 聂

震惧(zhen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震惧是什么意思 震惧读音 怎么读 震惧,拼音是zhèn jù,震惧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震惧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