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尼 [sēng ní]
1. 统称和尚和尼姑。
英[Buddhist monks and nuns;]
僧尼 引证解释
⒈ 和尚和尼姑。
引《魏书·释老志》:“僧尼之法,不得为俗人所使。若有犯者,还配本属。”
唐 韩愈 《论佛骨表》:“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又崇尚浮屠,穷奢极费,所亲暱者皆姏姆、僧尼。”
国语词典
僧尼 [sēng ní]
⒈ 泛指男性的出家人和女性的出家人。
引唐·韩愈〈论佛骨表〉:「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
僧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千威仪释义: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
- 2.
三武释义:⒈星名。⒉北魏道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合称。他们皆禁佛教,令僧尼还俗,佛家称为“三武之难”。
- 3.
三衫释义:是我国僧尼们的服装之一。
- 4.
世寿释义:佛教谓僧尼的实际年寿为“世寿”,以别于“僧腊”(受戒后的年岁)。 明 宋濂《妙果禅师塔铭》:“世寿七十有三,僧腊五十有三。闻师之殁,緇素无不哀慟。”
- 5.
乐探释义:古代教坊司管理僧尼道俗和官妓的小吏。
- 6.
二衫释义:我国僧尼们的服装之一。
- 7.
云游释义:到处遨游,行踪无定(多指僧尼、道士):云游四海。
- 8.
优婆释义:梵语。佛徒,僧尼。
- 9.
传戒释义:佛教用语。指寺院里给志愿出家为僧尼的人授戒,使成为正式的和尚或尼姑。
- 10.
住持释义:⒈主持一个佛寺或道观的事务。⒉主持一个佛寺或道观的僧尼或道士。
- 11.
佛事释义:指僧尼拜忏的事情:做佛事。
- 12.
供尖释义:供品的顶端部分。 僧尼用以馈人,表示祝福。
- 13.
俗家释义:⒈僧尼道士等称其父母的家。 ⒉指没出家的人(对僧人道士等而言):俗家打扮。
- 14.
做功果释义:⒈指请僧人诵经追荐亡灵。⒉泛指僧尼晨昏念经礼佛。
- 15.
僧会释义:管理一县僧尼事务的僧官。
- 16.
僧却崎释义:梵语的译音。僧尼五衣之一。为一种覆肩掩腋衣。
- 17.
僧官释义:管理寺庙和僧尼事务的职官,由僧人担任。
- 18.
僧俗释义:僧尼和一般人。
- 19.
僧夏释义:⒈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数。夏,夏腊。唐 白居易《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大和 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终於本院,报年八十六,僧夏六十五。”清 钱谦益《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世寿七十七,僧夏四十四。”⒉本谓僧尼于夏日就禅刹挂单,引申指寺庙。金 元好问《宝岩纪行》诗:“兹山缘未了,僧夏容宿留;终当丐餘年,奇探尽云岫。”
- 20.
僧帐释义:登录僧尼名籍的簿册。 始于 唐 开元 十七年,一说始于 唐 太和 四年。《宋史·太祖纪三》:“十二月壬午……限度僧法,诸州僧帐及百人岁许度一人。”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道释科教·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