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迹 [wú jì]
1. 参见:无迹,无迹。
无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无跡”。没有踪影;没有痕迹。见“无迹”。
引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无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碧千顷释义:碧指一片碧绿,广阔天迹,顷,极其宽广。 一碧万顷形容青绿无迹。
- 2.
冥无释义:谓虚无缥缈,无迹象可求。
- 3.
刘郎释义:⒈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⒉指 汉武帝 刘彻。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⒊指 汉高祖 刘邦。宋 辛弃疾《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⒋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⒌指 东汉 刘晨。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唐 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 相约事难谐
- 4.
延娟释义:相传为 周 时 东瓯 所献才女名。据 晋 王嘉《拾遗记·周》载:周昭王 二十四年,东瓯 献二女,一名 延娟,一名 延娱。此二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后二女与 昭王 乘舟,同溺于 汉水。
- 5.
无迹释义:⒈亦作“无跡”。没有踪影;没有痕迹。⒉见“无迹”。
- 6.
无迹可求释义: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迹。同“无迹可寻”。
- 7.
时命释义:⒈不时之命。《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共其职贡,从其时命。”杨伯峻 注:“盖谓不时之命亦从之。”⒉朝廷的命令。《晋书·儒林传·杜夷》:“皇太子三至 夷 第,执经问义。夷 虽逼时命,亦未尝朝謁。”⒊犹时机。《庄子·缮性》:“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⒋指命运。汉 严忌《哀时命》:“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唐 钱起《送邬三落第还乡》诗:“郢 客文章絶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郁达夫《客感寄某》诗:“敢随 杜甫 憎时命,欲向 田横 放厥声。”
- 8.
更仆数释义:谓计算。《明史·忠义传序》:“仁、宣 以降,重熙累洽,垂二百餘载,中间如 交阯 之征,土木 之变,宸濠 之叛,以暨 神、熹 两朝,边陲多故,沉身殉难者,未易更僕数。”清 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如是推之,则中堂辅佐两朝垂四十年,其中识之远、才之大、守之坚、而无迹可求者,岂易更僕数哉!岂易更僕数哉!”参见“更僕难数”。
- 9.
混冥释义:⒈亦作“混溟”。 无分无迹,无始无终。⒉谓原始蒙昧的状态。⒊广大幽深之境。⒋指人心中。
- 10.
游逸释义:⒈犹游乐。《南史·陈南康愍王方泰传》:“方泰 少粗獷,与诸恶少年羣聚,游逸无度,文帝 以 南康王 故,特宽宥之。”《南史·周宝安传》:“以贵公子骄蹇游逸,好狗马,乐驱驰,靡衣媮食。”⒉亦作“游佚”。犹游乐。汉 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狗作变怪》:“游逸无度,不卹国政。”唐 戴叔伦《早春曲》:“儂家少年爱游逸,万里轮蹄去无跡。”明 陆采《明珠记·拒奸》:“暂赐餘閒,高情懒去游逸,金鱼乍解还家乐,掩竹扉车马无迹。”《禅真逸史》第四十回:“勿使妻妾近尼释而多勃谿,勿使子孙好游佚而无生计。”
- 11.
矾书释义:用明矾水写的保密书信。其字水干无迹,湿时方显。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正月》:“曹辅 至 兴仁,守臣徽猷阁待制 赣县 曾楙 詰之,辅 乃裂衣襟出御笔蜡封,乃枢密院矾书,以遗 楙。”《金史·宣宗纪上》:“太原府 宣抚使 乌古论礼,遣人间道齎矾书,至京师告急。”
- 12.
自活释义:自求生存。《淮南子·道应训》:“为人君而欲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者乎?”《三国志·魏志·倭传》:“有千餘户,无良田,食海物自活,乘船南北市糴。”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 晏 ﹞访二人,皆死矣,妻子方贫,不能自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外人疑妇何以自活,然无迹可见,姑以为尚有蓄积而已。”
- 13.
至道释义:⒈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表记》:“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郑玄 注:“此读当言‘道有至,有义,有考’,字脱一有耳。”陈澔 集说引 应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浑而无迹,故得其浑全精粹以为王。”晋 陆机《演连珠》之六:“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匱於心。”⒉最高的原则、准则。《荀子·儒效》:“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寳,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⒊佛、道谓极精深微妙的道
- 14.
贯金石释义:谓金石虽坚,亦可穿透。 形容精诚之力伟大无穷。典出 汉 刘向《新序·杂事四》:“昔者 楚 熊渠子 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復射之,矢摧无迹,熊渠子 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唐 裴子野《南齐安乐寺律师智称法师碑》:“诚感人天,信贯金石,直心般若,高步道场。”明 卓发之《上叶曾城师书》:“因思天下精诚之极,可以贯金石,孚豚鱼;不平之鸣,可以呼父母,诉上帝。”清 魏源《书<明史稿>二》:“淳古(夏宗淳)十五从戎,十七授命,孝烈贯金石,视匪党如粪壤,岂有堪挂其齿之理?”亦
- 15.
踏雪无痕释义:踏雪无痕表示来去无影无踪,无迹可寻,过去也用以形容轻功之高,另一说也是一种轻功的名字,无从考证。
- 16.
踣铁释义:⒈亦作“踣鉄”。 亦作“踣銕”。踩踏铁器。比喻马蹄坚硬有力。唐 杜甫《高都护骢马行》:“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 几蹴曾冰裂。”仇兆鳌 注:“踣,踏也。邵 注:‘踣铁,言马蹄之坚。’”清 曹寅《不寐》诗:“恶马踣铁蹄,破櫪如斧门。”清 毕沅 吴泰来《昭陵石马联句》:“踣铁鏗有声,摐金浩无迹。”⒉代称骏马。元 虞集《曹将军马》诗:“高秋风起 玉关 西,踣铁归朝十万蹄。”⒊指马蹄铁。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陆珪》:“今夕猎于山中……最可异者,并捕得白马,极神骏,谓是野马,而踣鉄宛然,此物奚其至此?”清 和邦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