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犀带 犀带的意思
dài

犀带

简体犀带
繁体犀帶
拼音xī dài
注音ㄒㄧ ㄉㄞ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ī,(1) 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通称“犀牛”)。【组词】:犀角。犀甲。犀照。灵犀。(2) 坚固。【例句】:犀舟(坚固的船)。犀利(锐利;锋利)。

dài,(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组词】:带子。皮带。领带。一衣带水。(2) 像带子的长条物。【组词】:带钢。带鱼。声带。(3) 车轮胎。【组词】:车带。外带。(4) 区域。【组词】:地带。温带。(5) 佩戴,披挂。【组词】:带孝。带剑。(6) 随身拿着。【组词】:携带。带挈。带着钱。(7) 捎,连着,顺便做。【组词】:连带。带职。带累(lěi )(连累)。话中带刺。(8) 含有,呈现。【组词】:带电。带伤。(9) 率领,引导。【组词】:带领。带头。带动。以点带面。(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组词】:白带。

基本含义

指人们互相扶持,共同努力,共渡难关。

犀带的意思

犀带 [xī dài]

1. 即犀角带。

犀带 引证解释

⒈ 即犀角带。参见“犀角带”。

唐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赠长句》诗:“稽 山 镜 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
宋 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及赐 檜 犀带,忽问:‘枢密有否?’”
《明史·张居正传》:“居正 举於乡, 璘 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


国语词典

犀带 [xī dài]

⒈ 嵌有犀角的腰带。

唐·白居易〈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


犀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导路释义:领路。语出《楚辞·离骚》:“乘騏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北周 庾信《谢赵王赉犀带等启》:“马前驱而导路。”《北史·西域传序》:“至 姑臧,牧犍 恒发使导路,出於流沙。”
    • 2.
      正透释义:指黑而透黄的犀牛皮色。 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犀以黑为本,其色黑而黄曰‘正透’,黄而有黑边曰‘倒透’。正者世人贵之,其形圆谓之‘通天犀’。”宋 岳珂《桯史·寿星通犀带》:“市有北贾擕通犀带一,因左璫以进于内,带十三銙,銙皆正透。”
    • 3.
      犀光释义:⒈犀牛所发的光。三国 魏 阮籍《东平赋》:“资章甫以游 越 兮,见犀光而先入。”按,《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通犀带一”胡三省 注引《埤雅》:“又犀之美者有光,故鸡见影而惊。”⒉锐利的眼光。冯德英《苦菜花》第十二章:“她那对不大的黑眼睛……带点粗鲁的犀光,以致使她那恬静憔悴的脸面,带着大胆勇敢的神彩。”
    • 4.
      角带释义:⒈以角为饰的腰带。 宋 时下级官吏及庶民服饰。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二:“以 大观 元年十一月除通直郎,试中书舍人,赐三品服,故事三品服角带佩金鱼为饰。一日 徽宗 顾见公谓左右曰:‘给舍等耳,而服色相絶如此。’詔令大中大夫以上,犀带垂鱼。”《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东坡 素服角带,写下新任 黄州 团练副使脚色手本,乘马来见丞相领饭。”清 褚人穫《坚瓠四集·锺馗示梦》:“俄一大鬼,顶乌帽,衣蓝袍,繫角带,著朝靴,径捉小鬼,先刳其目,然后劈而啖之。”⒉太平天囯 时功臣所用的腰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 5.
      还带释义:唐 裴度 一日游 香山寺。 有一妇人借得三条玉带、一条犀带,准备贿赂权贵,营救获罪的父亲,结果遗失寺中。
    • 6.
      通犀带释义:饰有通犀的腰带。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靖康 末,括金赂虏,詔羣臣服金带者权以通犀带易之,独存金鱼。”宋 岳珂《桯史·寿星通犀带》:“会将举庆典,市有北贾,携通犀带一,因左璫以进於内。”

犀带(xid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犀带是什么意思 犀带读音 怎么读 犀带,拼音是xī dài,犀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犀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