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拔 [hè bá]
1. 复姓。北魏有贺拔胜。见《魏书·官氏志》。
贺拔 引证解释
⒈ 复姓。 北魏 有 贺拔胜。见《魏书·官氏志》。
贺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拔释义:指 北魏 拓拔氏 与 贺拔氏。 亦借指 北魏 皇族。
- 2.
兵杖释义:⒈亦作“兵仗”。 兵器。《汉书·梁怀王刘揖传》:“尽出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周书·贺拔胜传》:“性又通率,重义轻财,身死之日,唯有随身兵仗及书千餘卷而已。”《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禽其战櫂都虞候 王暉 等,获兵仗数万。”清 昭槤《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武备院掌上甲胄、弓矢、兵仗及鞍轡、行帐诸事。”⒉特指棍棒一类兵器。《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 蚩尤 ﹞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⒊借指执兵杖的人。唐 谷神子《博异志·张遵言》:“行七八里,见兵仗等五十餘人,形神则常
- 3.
协契释义:犹同心,一致。《晋书·简文帝纪》:“羣后竭诚,协契断金。”《南史·宋纪上·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蠭起。”《周书·贺拔岳传》:“齐神武 既忌 岳 兄弟功名,岳 惧,乃与 太祖 协契。”《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守贞 自谓天人协契,乃自称 秦王。”
- 4.
委讬释义:⒈亦作“委托”。将自己的事务嘱托他人代为处理。《北齐书·武成帝纪》:“孝昭 幸 晋阳,帝以懿亲居守 鄴,政事咸见委託。”唐 可止《雪十二韵》:“道路依凭马,朝昏委託鸡。”《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赞》:“奢淫自纵,谓有 泰山 之安;委託非人,坐受 平阳 之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梅佐贤 受了 徐义德 的委托,特地选择了闹市中这个幽静的所在来和他商议。”⒉交结,结纳。《北齐书·贺拔允传》:“魏武帝 之猜忌 高祖 也,以 允 弟 岳 深相委託,潜使来往。”⒊犹依托,依靠。《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
- 5.
搆隙释义:结怨。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絶交坏身,搆隙致祸,以杯螺相掷者有矣。”《周书·贺拔胜传》:“但去贼密邇,骨肉搆隙,自古迄今,未有不破亡者。”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李相绅 镇 淮南。张郎中 又新 罢 江 南郡,素与 李 搆隙。”明 张居正《答宣府张崌崃书》:“近闻 俺答 婿 宰生,与东部搆隙,其事竟何如,幸差人侦实见示。”
- 6.
敢勇释义:⒈果敢英勇。《周书·田弘传》:“﹝ 田弘 ﹞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畧。”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三折:“论敢勇可学谁也?”《天雨花》第八回:“小的有个女壻,姓 张 名 差,为人刚气,遇事敢勇。”⒉指敢于决死的人。《周书·贺拔胜传》:“﹝ 太祖 ﹞乃募敢勇三千人,配 胜 以犯其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 韩琦 ﹞又募敢勇凡万八千人,使 福 将以击贼。”
- 7.
末光释义:⒈馀辉。 《史记·萧相国世家论》:“及 汉 兴,依日月之末光,何 谨守管籥,因民之疾(奉)秦 法,顺流与之更始。”晋 陆机《乐府诗》之十七:“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唐 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公含天地之间气,依日月之末光,能备九德,兼资百行。”明 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老师手扶日月,照临寰宇,沉机密谋,相与图议於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既而获被末光,滥蒙援拔,不肖亦自以为不世之遇。”⒉比喻馀威。《北齐书·贺拔允等传论》:“韩贤 等及闻义举,竞趣戎行,凭附末光,申其志力,化为公侯,固其宜矣。
- 8.
湫底释义:积滞不畅。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杜预 注:“湫,集也;底,滞也;露,羸也。壹之则血气集滞而体羸露。”唐 李商隐《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某素无灵气,夙昧摄生,乏 单豹 养内之功,闕 王吉 实下之效,湫底莫适,节宣失中。”
- 9.
离隔释义:⒈分离阻隔。三国 魏 曹植《离友》诗:“感离隔兮会无期,伊鬱悒兮情不怡。”晋 赵至《与嵇茂齐书》:“去矣 嵇生,永离隔矣!”宋 赵鼎《满江红·南渡泊舟仪真江口》词:“肠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隔。”⒉指隔阂,不团结。《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寇难未弭,曹叡 骄凶,辽 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周书·贺拔胜传》:“若骨肉离隔,自相猜贰,则图存不暇,安能制人?”宋 范仲淹《与朱氏书》:“勿以妇人之言渐生离隔。”⒊指使不和睦,不团结。《太平广记》卷三二二引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周义
- 10.
结款释义:亦作“结欵”。犹结好。《公羊传·桓公十一年》“突 归于 郑”唐 徐彦 疏:“外未能结欵诸侯。”《周书·贺拔胜念贤等传论》:“始则委质 尔朱,中乃结款 高氏。”
- 11.
要重释义:犹重要。多指重要的职位或地域。《北齐书·段荣传》:“然僻於好色,虽居要重,微服间行。”《新唐书·张宿传》:“諫议职要重,当待贤者。”《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五年》:“岳(贺拔岳)以 夏州 被边要重,欲求良刺史以镇之。”
- 12.
蹙迫释义:⒈逼迫。 宋 陆游《岁暮感怀以馀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困穷礼义废,盗贼起蹙迫。”⒉逼近。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其栽榆与柳……数年成长,共相蹙迫,交柯错叶,特似房櫳。”⒊损伤。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周振甫 注:“蹙迫和气,损伤和顺的体气。”姜书阁 述:“若销鑠精神,蹙伤和气,疲日伐性於辞翰之场,又岂圣贤会文之素心哉!”⒋困窘,窘迫。《周书·贺拔胜传》:“城围蹙迫,事等倒悬,请告急於大军,乞师为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