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漕运 漕运的意思
cáoyùn

漕运

简体漕运
繁体漕運
拼音cáo yùn
注音ㄘㄠˊ ㄩ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áo, ◎ 利用水道转运粮食。【例句】: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漕粮。漕河。漕渠。漕船。

yùn,(1) 循序移动。【组词】:运行。运动。运转(zhuàn )。(2) 搬送。【组词】:运输。运载。运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3) 使用。【组词】: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4)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组词】:运气。命运。幸运。国运。(5) 南北距离。【组词】:广运百里。(6) 姓。

基本含义

指运送粮食、军需物资等的水上交通运输。

漕运的意思

漕运 [cáo yùn]

1. 旧指由水路往京城运粮或运送军粮。

[water transport of grain to the capital (in feudal times);]

漕运 引证解释

⒈ 旧指从水路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军需。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涇 淮 造渠,以通漕运。”
晋 王羲之 《与尚书仆射谢安书》:“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
宋 陆游 《知兴化军赵公墓志铭》:“抵公去,所发漕运四十万緡,不费一钱。”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漕运》:“秦 伐 匈奴,令天下飞芻輓粟,此漕运之始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五八四年, 隋文帝 令 宇文恺 率水工开凿 广通渠,引 渭水 自 大兴城,东至 潼关,长三百余里,漕运便利。”


国语词典

漕运 [cáo yùn]

⒈ 旧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称为「漕运」。唐宋以来,设有专官掌理。


漕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催趱释义:⒈亦作“催儹”。催赶,督促。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我今亲身直至 絳州,催趲军马,走一遭去。”《水浒传》第四七回:“比及杀到 独龙冈 上,是黄昏时分,宋江 催趲前军打庄。”《儒林外史》第八回:“适值 江西 寧王 反乱,各路戒严,朝廷就把他推陞了 南赣道,催趲军需。”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平时催儹,逢限稽查。”⒉谓德业修养上努力前进。宋 朱熹《答王子合书》之十七:“后来自觉如此含胡,恐误朋友,方着力催儹功夫。”⒊清 代漕运,沿途地方官皆有督同催运责任,谓之趲重催空,省称催趲。《清会
    • 2.
      兑运释义:明 代漕运方式之一。
    • 3.
      减漕释义:减少漕运。 《汉书·昭帝纪》:“朕閔百姓未赡,前年减漕三百万石。”颜师古 注:“减省转漕,所以休力役也。”
    • 4.
      利漕渠释义:古运河名。东汉 建安 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 为 魏 公,建都于 邺,征集民工凿渠引 漳水,自今 河北 曲周 南,东至 大名 注入 白沟,借以沟通 邺 和四方的漕运,故名。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漳水》:“汉献帝 建安 十八年,魏太祖 凿渠引 漳水,东入 清洹 以通河漕,名曰 利漕渠。”此后不见记载。
    • 5.
      劳民动衆释义: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三》:“经年之輓粟飞芻,继日而劳民动众,常烦漕运,不给供须。”明 李贽《复麻城人书》:“能使 西夏 叛卒不敢逞,能使叛卒一起即扑灭,不至劳民动众。”
    • 6.
      千总释义:明清两代领兵官官名。明代驻守京师的京营兵分三大营,设千总、把总等领兵官。清代绿营兵(汉军),守备以下有营千总。另在京师各城门设有门千总,漕运总督下设有卫千总等。
    • 7.
      南米释义:南方各省漕粮的总名,旧时的一种实物税。自南方征得粮米,经漕运至京师等地,供官军食用。
    • 8.
      含嘉仓释义:隋 唐 时粮仓名。《通典·食货十》:“自 河阴 候水涨涸,漕送 含嘉仓。”《通典·食货七》:“隋 氏 西京 太仓,东京 含嘉仓、洛口仓,华州 永丰仓,陕州 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宋 曾巩《汴水》:“江 南租船,自 淮 西北泝 鸿沟,转相输纳於 河阴、含嘉、太原 等仓,凡三年,运米七百万石者,唐 开元 之际也。”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历代漕运考》:“《六典》:东都 曰 含嘉仓。自 含嘉仓 转动,以实京之太仓。”嘉,一本作“加”。
    • 9.
      奥窔释义:⒈室隅深处,亦泛指堂室之内;。《荀子·非十二子》:“奥窔之间,簟席之上,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杨倞 注:“西南隅谓之奥;东南隅谓之窔。言不出室堂之内也。”宋 沉辽《越州永福院大像赞序》:“逮诸菩萨、弟子凡十有二躯,以及四壁楣带奥窔之像,或突或绘,咸因彼寘此。”清 唐甄《潜书·性功》:“日之上升,天地山河,无有隐像;堂房奥窔,无有隐区。”⒉指隐蔽深曲之处。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陆清献 年三十八,下第出都,由水路南旋。于水道之源流、漕运之奥窔及古人名蹟,无不详誌。”⒊指奥妙精微之处。清 恽敬《重刻<
    • 10.
      官仓释义:⒈官府的仓廪。《隋书·食货志》:“﹝ 魏 天平 元年﹞於诸州缘河津济,皆官仓贮积,以拟漕运。”唐 曹邺《官仓鼠》诗:“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明 靳学颜《讲求财用疏》:“今 徐、临、德 州皆有官仓,本为寄囤,至于存积几何哉?”⒉指官粮。宋 陆游《冬夜戏书》诗:“一饱喟然还自悯,强颜垂老食官仓。”清 孔尚任《桃花扇·投辕》:“当官领官仓,一兵喫三粮。”
    • 11.
      富民渠释义:隋 开皇 初开漕渠,太监 郭衍 兴工引 渭水,经 大兴城 至 潼关,长四百多里,通漕运,名 富民渠。见《隋书·郭衍传》。一说,宇文恺 主持此事,渠名 广通渠。见《隋书·食货志》及《宇文恺传》。
    • 12.
      帖头释义:差役。旧时供官府差遣的人。《宋史·食货志下三》:“禁榷之地,皆官役乡户衙前及民夫,谓之帖头,水陆漕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始以陆运,既差帖头,又役车户,贫人惧役,连岁逋逃。今悉罢之,二利也。”
    • 13.
      弁丁释义:漕运的差役。
    • 14.
      归输释义:馈送转输。谓漕运。归,通“馈”。
    • 15.
      总漕释义:明 清 总管漕运的官。《明史·职官志二》:“成化 八年分设巡抚、总漕各一员。”清 梁章鉅《称谓录·漕务官》:“《皇朝通考》:‘漕运之司趲运统于总漕。’”
    • 16.
      折漕释义:漕粮折银征收。 漕粮向纳米粮,明 弘治 年间因 苏松 诸府连年荒歉,遂定折漕之制。清 初折漕,亦限于被灾或水路过远地区,后来地区逐渐扩大,至 清 末,只有 江 浙 两省仍行漕运,其他地区均行折漕。参阅《续文献通考·漕运》。
    • 17.
      押运官释义:特指押送漕运的官;一般监督运送货物的官。
    • 18.
      拨解释义:拨付解送。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严小批》:“钱粮非係地丁,多用本州县小批,如府司杂税、额外拨解等项是也。”《清会典事例·户部·漕运》:“自 雍正 五年为始,照司库例,每年春秋二季,造册报部,听候拨解京餉。”
    • 19.
      挽漕释义:漕运。
    • 20.
      支运释义:明 代漕运方式之一。明成祖 永乐 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 淮安、徐州、临清 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 淮安 到 徐州、徐州 到 德州、德州 到 通州(今 北京市 通县)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宣德 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当年各仓的进仓粮,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明史·食货志三》:“自 成祖 迁 燕,道里辽远,法凡三变。初支运,次兑
漕运是什么意思 漕运读音 怎么读 漕运,拼音是cáo yùn,漕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漕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