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妄 [yāo wàng]
1. 怪异荒诞。
2. 指怪异荒诞之说。
4. 指妖术,旁门左道。
妖妄 引证解释
⒈ 怪异荒诞。
引《三国志·魏志·刘晔传》:“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
《宋史·道学传一·程颢》:“自道之不明也,邪诞妖妄之説竞起。”
明 张居正 《答山西崔巡抚计纳叛招降之策》:“何为纳此无用之人,听其妖妄之説,而坏已成之功,失永久之利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六节:“汉 光武帝 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大力提倡妖妄的谶纬之学,藉以证明自己受天命,应该做皇帝。”
⒉ 指怪异荒诞之说。
引《孔丛子·叙书》:“然今俗儒,繁説远本,杂以妖妄,难可以教。”
⒊ 指妖术,旁门左道。
引《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四年》:“崔玄籍 曰:‘起兵仗顺,犹且无成,况凭妖妄,其能久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妖人赵古元》:“时有 赵古元 者,本名 一平,浙 之 山阴 人,惯习妖妄。”
国语词典
妖妄 [yāo wàng]
⒈ 诞妄妖怪,怪诞不实在。
引《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先儒以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巳妖妄,又引经以至仲尼卒。」
《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吾平生誓诛妖妄,以靖天下!汝既为阴鬼,何敢近我!」
妖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凶妖释义:⒈邪恶妖妄。⒉指凶恶的妖物。
- 2.
妖妄释义:⒈怪异荒诞。 《三国志·魏志·刘晔传》:“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宋史·道学传一·程颢》:“自道之不明也,邪诞妖妄之説竞起。”明 张居正《答山西崔巡抚计纳叛招降之策》:“何为纳此无用之人,听其妖妄之説,而坏已成之功,失永久之利哉?”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六节:“汉 光武帝 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大力提倡妖妄的谶纬之学,藉以证明自己受天命,应该做皇帝。”⒉指怪异荒诞之说。《孔丛子·叙书》:“然今俗儒,繁説远本,杂以妖妄,难可以教。”⒊指妖术,旁门左道。《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四年》:
- 3.
妖梦释义:反常之梦;妖妄之梦。《左传·僖公十五年》:“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 晋 之妖梦是践。”杜预 注:“狐突 不寐而与神言,故谓之妖梦。”按,狐突 与神言事,见《僖公十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时方赂当路者,得首荐,故不以妖梦为意。”
- 4.
末劫释义:⒈佛教语。谓末法之劫。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八:“庆历 中,齐州 言:有僧 如因,妖妄惑人,輒称正法一千年一劫,像法一千年一劫,末法一千年一劫。今像法已九百六十年,才餘四十年即是末劫,当饥饉、疾疫、刀兵云云……僧録司奏:正法、像法、三灾劫等,悉出大藏经论。”⒉借指黑暗的世道。元 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二折:“今日个秀才每遭逢着末劫,有那等刀笔吏入省登臺,屠沽子封侯建节。”明 王衡《郁轮袍》第七折:“如今末劫浇薄,世上人只为功名一事颠倒倒颠的,瞎眼人强做 离朱,堂下人翻居堂上。”参见“末法”。
- 5.
虚诬释义:⒈犹虚诞,虚妄。《左传·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唐 孔颖达 疏:“盖贱其虚诬,鄙其妖妄,故无所取之也。”《旧唐书·皇甫鎛传》:“事皆罔蔽,言悉虚诬,远近咸知,朝野同怨。”清 李渔《奈何天·分扰》:“第四着:愁反间,逆料虚诬。”章炳麟《东夷》诗之六:“一朝时世异,谱牒皆虚诬。”⒉捏造事实加以毁谤或陷害。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恶直之人,憎於非党……乃共搆合虚诬,中伤清德,瑕累横生,莫敢救拔。”晋 葛洪《抱朴子·讥惑》:“吾闻 晋 之 宣、景、文、武 四帝,居亲丧皆毁瘠踰制……于时天下之在重哀者,咸以四帝
- 6.
设拜释义:⒈行礼⒉毅设拜,君亦拜,命坐于灵虚之下。—— 唐· 李朝威《柳毅传》⒊谓行下拜之礼。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一更后,忽见 元颖 自门而入,直造烛前设拜。” 唐 朱希济 《妖妄传·张和》:“授以七尺白练,戒曰:‘可执此,候主人归,诈祈事,设拜,主人必答拜,因以练蒙其头。’”
- 7.
诡讬释义:亦作“诡托”。谓假借名义。《晋书·艺术传序》:“然而诡託近於妖妄,迂诞难可根源,法术纷以多端,变态谅非一绪,真虽存矣,伪亦凭焉。”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辨<天禄阁外史>》:“《天禄阁外史》,乃近年 崑山 王逢年 所诡託者,逢年 特一有笔性浪子耳。”吴晗《朱元璋传》第五章:“例如 两浙 地主所使用的方法,把自己的田产诡托(假写在)亲邻佃仆名下,叫作‘铁脚诡寄’。”
- 8.
诬玷释义:捏造事实以败坏他人名誉。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郎君少年,当诚实些,何乃造次妖妄,诬玷人家闺女,是何道理?”
- 9.
鲸目释义:指明月珠。语本《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刘逵 注引 汉 杨孚《异物志》:“﹝鲸鱼﹞或死於沙上,得之者皆无目,俗言其目化为明月珠。”前蜀 朱希济《妖妄传·张和》:“有金器容数升,云擎鲸目,鈿以珠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