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堆 [lóng duī]
1. 白龙堆的略称。古西域沙丘名。即金沙洲。喻指长堤。
龙堆 引证解释
⒈ 白龙堆 的略称。古 西域 沙丘名。参见“白龙堆”。
引汉 扬雄 《法言·孝至》:“龙堆 以西,大漠以北,鸟夷兽夷,郡劳王师, 汉 家不为也。”
李轨 注:“白龙堆 也。”
《周书·异域传序》:“是知鴈海 龙堆,天所以絶夷夏也;炎方朔漠,地所以限内外也。”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四:“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 龙堆 月照营。”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词:“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 龙堆。”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为语将军休逸乐, 龙堆 千里尚胡尘。”
⒉ 即 金沙洲。洞庭湖 中洲名。
引唐 杜甫 《过洞庭湖》诗:“蛟室 拥 青草,龙堆 隐 白沙。”
仇兆鳌 注:“《一统志》:金沙洲 在 洞庭湖 中,一名 龙堆,延袤数里。”
元 傅若金 《岳阳中秋值安南贡使因怀旧游》诗:“洞庭 秋气满 龙堆,为客偏惊节序推。”
⒊ 喻指长堤。
引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筑起龙堆,柳夹两湖之岸;驾成鸿影,桃敷百尺之桥。”
龙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介马释义:⒈给战马披甲。《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杜预 注:“介,甲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因令诸族置烽火,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明 包捷《过通济门》诗:“金城介马弃东游,軹道亭连故国秋。”⒉谓驰骋。钱基博《无锡光复志·军政篇》:“万有一不幸復蹉跌,北军益得席其战胜之威,长驱而东,介马 吴 越,祸诚不可言。”⒊披甲的战马。南朝 梁 沉约《饮马长城窟》诗:“介马渡龙堆,涂縈马屡廻。”宋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闻介马数万骑驰过。”清 方文《赠杨总戎》诗:“介马东驰
- 2.
孤宦释义:地位低微的官吏;未受知遇的远臣。 《后汉书·郭躬传》:“廷尉 河南 吴雄 季高,以明法律,断狱平,起自孤宦,致位司徒。”唐 崔涤《望韩公堆》诗:“孤宦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宋 范仲淹《陈乞颍亳一郡状》:“臣涉道至浅,赋材本下,爰从孤宦,首被圣知,自谓得君。”明 陈汝元《金莲记·量移》:“谁知孤宦天涯意,泣上 龙堆 望故乡。”
- 3.
白龙堆释义:沙漠名。 在 新疆 天山 南路。简称 龙堆。
- 4.
皋兰释义:⒈亦作“皐兰”。泽边的兰草。《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晋 成公绥《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⒉山名。在今 甘肃省 兰州市 南。《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兰 下。”南朝 梁元帝《郑众论》:“况復风生 稽落,日隐 龙堆,翰海 飞沙,皋兰 走雪。”唐 沉佺期《被试出塞》诗:“辛苦 皋兰 北,胡 霜损 汉 兵。”⒊旧县名。即今 甘肃省 兰州市。汉 设 金城县,明 为 兰
- 5.
秣马释义:饲马。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国语·吴语》:“吴王 昏乃戒,令秣马食士。”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尚 使人慰劳曰:‘蛮人多寳,足富数世,诸卿但不併力耳!所亡何足介意。其明旦秣马蓐食,径赴城屯。’”唐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宋 黄庭坚《送伯氏入都》诗:“王侯不可謁,秣马兴言归。”
- 6.
马颊河释义:古九河之一,今已湮,故道约在今 河北省 东光县 之北、泊头市 之南。 《书·禹贡》“九河既道”唐 孔颖达 疏:“马颊河 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也…… 太史、马颊、覆釜 在 东光 之北,成平 之南。”元 范梈《春日次韵友生绝句》之一:“马颊河 阳近北辰,去来犹尔恨通津。”亦省称“马颊”。元 丁复《送杨友直赴刑部主事》诗:“边静 龙堆 月,河清 马颊 冰。”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禹 九河故道,今传其名,尚有存者。徒骇 在 沧州,太史 在 南皮县 之北,马颊 在 东光县 界。”
- 7.
龙堆释义:⒈白龙堆的略称。古西域沙丘名。⒉即金沙洲。⒊喻指长堤。
- 8.
龙漠释义:白龙堆 沙漠的略称。亦泛指西北边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