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滞狱 滞狱的意思
zhì

滞狱

简体滞狱
繁体滯獄
拼音zhì yù
注音ㄓˋ 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凝积,不流通,不灵活。【组词】:停滞。滞留。滞销。滞空。呆滞。滞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滞针。滞下(痢疾的古称)。(2) 遗落。【例句】:“此有滞穗”。

yù,(1) 监禁罪犯的地方。【组词】:监狱。狱吏。狱卒。地狱。越狱。(2) 罪案,官司。【组词】:冤狱。文字狱。断狱。狱讼。

基本含义

指人在监狱中受到限制,无法自由行动。

滞狱的意思

滞狱 [zhì yù]

1. 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

滞狱 引证解释

⒈ 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参见“滞讼”。

《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憺 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辞讼者皆立待符教,决於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
唐 司空图 《唐故宣州王公行状》:“会 鄂州 盐铁使赃状上,闻有力者持为滞狱,公驰传即讯,涉旬辨决。”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帝不欲天下有滞狱,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三十日,小事十日,不须追捕而易决者无过三日。”


滞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勾考释义:检查考核。《宋史·高宗纪六》:“﹝ 绍兴 十一年十二月﹞癸酉,命尚书省置籍,勾考诸路滞狱。”《元史·世祖纪》:“己未,遣 要束木 勾考 荆湖 行省钱粮。”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考工记》乃制度式样册子,上令士大夫习之,勾考工程,而下可令工匠解了。”
    • 2.
      滞狱释义: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 《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憺 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辞讼者皆立待符教,决於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唐 司空图《唐故宣州王公行状》:“会 鄂州 盐铁使赃状上,闻有力者持为滞狱,公驰传即讯,涉旬辨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帝不欲天下有滞狱,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三十日,小事十日,不须追捕而易决者无过三日。”参见“滞讼”。
    • 3.
      理冤释滞释义:滞:滞狱,长期积压难以判决的疑案。辩白冤案,洗雪滞狱。
    • 4.
      理枉雪滞释义:滞:滞狱,长期积压难以判决的疑案。辩白冤案,洗雪滞狱。
    • 5.
      遗金释义:⒈遗落的金子。《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羊子 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唐 方干《处州献卢员外》诗:“落地遗金终日在,经年滞狱当时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孟沂 见了丫鬟叙述道:‘昨日多蒙娘子美情,拾还遗金,今日特来造谢。’”⒉《韩诗外传》卷十:“吴 延陵季子 游於 齐,见遗金,呼牧者取之。牧者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有君不臣,有友不友,当暑衣裘,吾岂取金者乎?’”后人常以“遗金”赞叹 吴季子 其事。北周 庾信《五月披裘负薪赞》:“虽逢 季子,不拾遗金。”南朝
    • 6.
      霹雳手释义:⒈断案的快手。 《旧唐书·裴漼传》:“州中有积年旧案数百道,崇义 促 琰之 使断之,琰之 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靂手’。”宋 张耒《明道杂志》:“钱穆 内相本以文翰风流著称……因决一大滞狱,内外称之。会朝处,苏长公 誉之曰:‘所谓霹靂手也。’”明 于谦《昼夜长短》诗:“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虽非霹靂手,遇事颇神速。”⒉称能吏为“霹靂手”。宋 楼钥《送制帅林和叔归》诗:“姦胥及强吏,时用霹靂手。”⒊指才思敏捷,声名很大的人。茅盾《化悲痛为力量》

滞狱(zhiy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滞狱是什么意思 滞狱读音 怎么读 滞狱,拼音是zhì yù,滞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滞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