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ǐn,(1) 物件。【组词】:物品。产品。赠品。战利品。(2) 等级,种类。【组词】:品名。品类。品色。品位。(3) 性质。【组词】:品质。品行(xíng )。品节(指人的品行节操)。人品。(4) 体察出好坏、优劣等。【组词】:品评。品第(品评优劣而定其等级)。品味(品尝)。(5) 指吹弄乐器。【组词】:品箫。(6) 姓。
mù,(1) 眼睛。【组词】: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组词】: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例句】:目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组词】:条目。纲举目张。(5) 名称。【组词】:数目。巧立名目。(6) 标题。【组词】:目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例句】: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8) 孔眼。【组词】:网目。(9) 指为首的人。【组词】:头目。
1. 物品的名称、类别。
例品目繁杂。
英[item;]
⒈ 人品的流别。
引《宋书·恩倖传序》:“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 刘毅 所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者也。”
宋 苏轼 《答毛滂书》:“至其品目高下,盖付之众口,决非一夫所能抑扬。”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汉 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於片言。”
⒉ 事物的名目。
引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予所藏书,未有不更其品目者。”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大鹏卵》:“外大父 文庄章公,尝置酒,揭饌单於炉亭。品目多异,有大鹏卵最奇。”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他对经文品目的整理,并对品目名称的确定,就是以 龙树 释论精神作依据的。”
⒊ 品评。
引唐 李绰 《尚书故实》:“﹝ 孙盈 ﹞父曰 仲容,亦鉴书画,精於品目,豪家所宝,多经其手,真伪无逃焉。”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李之才 ﹞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 洙(尹洙 )所敢品目。”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余同里閈之友……皆当世知名士。余一日各以四字品目之,颇为曲肖。”
⒈ 物品的名称目录。也作「品名」。
例如:「这一份展售品目表请张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