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要览 要览的意思
yàolǎn

要览

简体要览
繁体要覽
拼音yào lǎn
注音ㄧㄠˋ ㄌ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ào yāo,(1) 索取。【组词】:要账。要价。(2) 希望,想。【组词】:要强。要好。(3) 请求。【例句】:她要我给她读报。(4) 重大,值得重视的。【组词】:重要。要人。要领。纲要。要言不烦。(5) 应该,必须。【组词】:须要。(6) 将(jiāng)。【组词】:将要。快要。(7) 如果,倘若。【组词】:要是。(8) 表选择。【组词】:要么。要不。要不然。(1) 求,有所倚仗而强求。【组词】:要求。要挟。(2) 同“腰”。(3) 同“邀”,中途拦截。(4) 同“邀”,约请。(5) 姓。

lǎn, ◎ 看,阅。【组词】:阅览。游览。展览。览胜(观赏美景)。一览无余(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了,形容事物或诗文平淡无奇)。

基本含义

要求详细观看或审查。

要览的意思

要览 [yào lǎn]

1. 亦作“要揽”。

3. 邀请招揽。

要览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要揽”。邀请招揽。

元 王仲诚 《斗鹌鹑·避纷》曲:“名利絶,是非减,爱的是雪月风花,怕的是官民要览。”
黄远庸 《政界内形记》:“其实 袁君 亲信如 段 如 冯 如 赵,皆有不加入党派之决心,各党纷纷要揽,皆为拒絶。”


要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丈室释义:⒈佛教语。相传 毗耶离(在 中印度)维摩诘 大士以称病为由,与前来问疾的 文殊 等讨论佛法,妙理贯珠。其卧疾之室虽一丈见方而能容纳无数听众。唐 显庆 年间,王玄策 奉勅出使 印度,过 维摩诘 故宅,乃以手板纵横量之,仅得十笏,因号方丈、丈室。见《维摩诘经》、《释氏要览·住处·方丈》。清 唐孙华《次韵黄忍庵病中杂咏》之三:“归田 元亮 贫仍乐,丈室 维摩 病不妨。”⒉以“丈室”称寺主的房间。唐 惠能《坛经·机缘品》:“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周朴》:“朴,唐 末
    • 2.
      三长月释义:佛教分一年为三时,二、三、四、五月,六、七、八、九月,十、十一、十二、正月,各为一时。每时的最末一个月,即五月、九月、正月为“三长月”。宋 洪迈《容斋随笔·三长月》:“释氏以正、五、九月为‘三长月’,故奉佛者皆茹素。”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长月直日解》:“古法正、五、九月皆有可纪,其著之律令,谓之三长月,则始於 唐 ……《鼠璞》云:‘唐 人於此三月,不行死刑。节镇於此三月,禁屠宰,不上官。’”参阅《释氏要览·杂记》。
    • 3.
      中食释义:⒈进食之中。 《国语·晋语九》:“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三国 魏 钟会《生母张夫人传》:“﹝ 孙氏 ﹞愈更嫉妬,乃置药食中,夫人中食,觉而吐之。”⒉指佛教徒于中午进斋食。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忽见一寺,门宇炳焕,遂求中食。”《释氏要览·中食》引《僧祇律》云:“时食,谓时得食,非时不得食。今言中食。以天中日午时得食,当日中,故言中食。”⒊普通饮食。《宋史·孝义传·郭琮》:“凡母之所欲,必亲奉之。居常不过中食,絶饮酒茹荤者三十年,以
    • 4.
      二学释义:⒈指国学与太学。 《南齐书·礼志上》:“今学非惟不宜废而已,乃宜更崇尚其道,望古作规,使郡县有学,乡閭立教。请付尚书及二学详议。”《魏书·李谐传》:“栖闲虚以筑馆,背城闕而为家。带二学之高宇,远三市之狭邪。”⒉佛教语。指读诵、禅思两种修行方式。即读诵大乘经典,一心如理思维。《释氏要览·志学·二学》:“毘奈耶云,佛説有二种学业:一读诵,二禪思。”
    • 5.
      压手杯释义:明 永乐 年间所制的一种精致瓷器名。杯中心画双狮戏球图,球内刻“大明永乐年製”六字,细若粒米,最为上品。画鸳鸯及花卉者较次。参阅 明 谷应泰《博物要览·志窑器·新旧饶窑》。
    • 6.
      寄生香释义:伽南香的别名。也叫“奇南香”。清 谷应泰《博物要览·奇南香出产品第》:“奇南香亦生於千年榕树之上,故名寄生香。”参见“伽南香”。
    • 7.
      小师释义:⒈《周礼》乐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郑玄 注:“凡乐之歌,必使瞽矇者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⒉周 代指王不自出之师。《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师涖戮。”郑玄 注:“小师,王不自出之师。”⒊古代帝王为贵族显宦子弟开办的低级学校的教师。《尚书大传》卷四:“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⒋受戒未满十夏之僧侣。《释氏要览·师资小师》:“受戒十夏以前,西天皆称小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
    • 8.
      嵯岈释义:错杂不齐貌。明 王世贞《过故陆虞郭第有感》诗:“此梅十亩阴,老龙吐嵯岈。”清 严如熤《三省边防要览》卷十四:“﹝ 兴安 一府﹞各要阨,皆怪石嵯岈,谷深山阻,号称天险。”《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站在这一式三台七米多高的卷取机下举目仰视,只见钢铁嵯岈,齿盘交错。”
    • 9.
      悲哽释义:亦作“悲梗”。悲伤哽咽。《隋书·虞世基传》:“世基 食輒悲哽,不能下。”唐 崔橹《过蛮溪渡》诗:“身随远道徒悲梗,诗卖明时不值钱。”宋 陆游《跋<朝制要览>》:“先君捐舘舍三十有四年,统得此於故庐,伏读悲哽,敬识卷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王 泫然悲哽。”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法忍 闻余言……以悲梗之声,百端解慰。”沙汀《淘金记》八:“她的声调带点悲哽,她的眼睛已经润湿了。”
    • 10.
      支郎释义:⒈称 汉 末、三国 时僧人 支谦。月支国 人,于 东汉 末迁居 吴 地,从 吴 孙权 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到 孙亮 建兴 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 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 隋 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 道诚《释氏要览·称谓》。⒉指 晋 代高僧 支遁。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其时 雪浪 洪恩 本讲经法司,而风流文藻,辨博自喜,
    • 11.
      斋七释义:旧时人死后每隔七日延僧做佛事,至七七止。斋七的次数依死者的身分及年龄做七次、五次、三次不等。《释氏要览·杂纪》:“人亡,每至七日,必营斋追荐,谓之累七,又云斋七。”
    • 12.
      楗槌释义:亦作“楗椎”。 钟鼓;铃铎。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每至楗槌应叩,法鼓裁鸣,空界神仙共来行道。”吴兆宜 笺注:“《增一阿含经》:‘佛告 阿难 汝今连击楗椎。’《释氏要览》:‘梵云楗槌,此云鐘磬。’”清 金人瑞《春末怀周粟仲》诗:“相思每中夜,梦见必山居。何日楗椎下,同皈心地初。”清 龚自珍《庚子雅词·台城路》:“山陬法物千年在,牧儿叩之声死。谁信当年,楗槌一发,吼彻山河大地。”
    • 13.
      犍椎释义:亦作“犍槌”。 梵语的音译。意为“声鸣”。指寺院中的木鱼、钟、磬之类。晋 法显《佛国记》:“﹝ 于闐 ﹞国主安堵 法显 等於僧伽蓝。僧伽蓝名 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共犍槌食。”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黑云若起,急击犍椎,我闻其声,恶心当息。”宋 道诚《释氏要览·杂记》:“今详律,但是鐘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者皆名犍椎也。”清 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尔来一百年,復见大会设,恒河 左右流,犍槌声不絶。”
    • 14.
      监寺释义:⒈佛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唐 黄滔《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师生于 建中 二年辛酉,齠齓即颖悟,异於诸童,九岁投 玉涧寺 监寺 神皎 出家。”《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 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西湖佳话·南屏醉迹》:“监寺见长老发性,方不敢再言,只得退出。”参阅《释氏要览》卷下。⒉指封建朝廷监、寺等机构的长官。唐 常衮《授薛伯高少府少监制》:“昔 杨洪、公孙贺,皆以儒术居于少府、国朝监寺之列,亦称通显,贰于其长,所任匪轻。”
    • 15.
      胜士释义:⒈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宋 叶适《<黄子耕文集>序》:“豫章 黄子耕,少所树立,便入高人胜士之目,不独倚先世为重也。”明 方孝孺《题褚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晋 宋 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⒉佛教语。对持戒者的尊称。见《释氏要览》卷上引《月灯三昧经》。元 德异《<坛经>序》:“近得 通上人 寻到全文,遂刊於 吴 中 休休禪寺,与诸胜士同一受用。”
    • 16.
      要揽释义:见“要览”。
    • 17.
      要览释义:对基本内容的扼要介绍(多用于书名):《文言文要览》。世界文化要览。

要览(yaol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要览是什么意思 要览读音 怎么读 要览,拼音是yào lǎn,要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要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