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数 [yáng shù]
1. 奇数。
3. 指阳寿。
阳数 引证解释
⒈ 奇数。
引《汉书·杜周传》:“礼壹娶九女,所以极阳数,广嗣重祖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阳数一三五七九,九,数之极也。”
三国 魏 曹丕 《九日与锺繇书》:“九为阳数,而日月竝应,俗嘉其名,以为宜於长久。”
⒉ 指阳寿。
引《西游记》第五七回:“朕因促病侵身,魂游地府,幸有阳数臻长,感冥君放送回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儿》:“儿阳数未尽,冥司悉不收録。”
阳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九释义:⒈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 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復始。”蒋一彪 集解:“阳生於一成於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復於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復始。”⒉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唐 迦才《净土论序》:“二八宏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 东 夏。”又 唐 迦才《净土论序》:“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二八”指净土宗的“十六观”。⒊满 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清史稿·礼志八》公主下嫁仪:“初定﹝额駙﹞諏日诣午门
- 2.
九春释义:⒈指春天。《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张铣 注:“春,阳也;阳数九,故云九春。”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緑蘂碧鬚,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鸞凤翼。”明 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⒉指三年。《文选·曹植<杂诗>之二》:“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李善 注:“一岁三春,故以三年为九春。”
- 3.
五总龟释义:唐 殷践猷 博学多文,贺知章 称其为“五总龟”。 唐 颜真卿《丽正殿二学士殷君墓碣铭》:“﹝ 殷践猷 ﹞博览群言,尤精《史记》《汉书》百家氏族之説,至於阴阳数术医方刑法之流,无不该洞焉。与 贺知章、陆象先,我伯父 元孙、韦述 友善,贺 呼君为五总龟,以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参阅《新唐书·殷践猷传》。
- 4.
十干释义:亦作“十榦”。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史记·律书》“焉逢摄提格 太初 元年”唐 司马贞 索隐:“《尔雅·释天》云‘岁阳’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宋 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编》:“十干,天也……干者,干之义。”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自甲至癸为十干,自子至亥为十二枝。”清 刘斯组《皇极经世书绪言》卷四:“阳数天一,一衍而十,数起十干。”参见“干支”。
- 5.
大过卦释义:大过卦的代号是3:6,主卦是巽卦,卦象是风,阳数是3;客卦是兑卦,卦象是泽,阳数是6。“过”是过分的意思。
- 6.
百一释义:⒈百中之一。 言极难得。⒉古代言灾变运数者,以阴阳代表对立面,阴为六,阳为一,互为消长。百一为阳数极点,百六为阴数极点。⒊见“百一诗”。
- 7.
节纪释义:犹节期。纪为纪年的单位,若干年循环一次为一纪。《汉书·谷永传》:“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至 平帝 乃三七二百一十岁之厄,今已涉向其节纪。”
- 8.
重阳释义: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九月初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故名。中国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现定为中国老年节。
- 9.
长久日释义:三国 魏 曹丕 《与锺繇九日送菊书》:“岁往月来,忽逢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於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后用“长久日”称重阳。 宋 姚述尧 《临江仙·呈湘川使君丁仲京》词:“佳节喜逢长久日,翩翩鳧舄朋来。霜清天宇絶尘埃……更拚明日醉,未放菊花开。”
- 10.
阳节释义:⒈指轻疾猛厉、刚劲显露的气势。⒉阳数。⒊阳春时节。
- 11.
阴六释义:⒈指十二律中的六吕。《汉书·律历志上》:“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吕以旅阳宣气,一曰林鐘,二曰南吕,三曰应鐘,四曰大吕,五曰夹鐘,六曰中吕。”⒉道教谓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阳九,奇数,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为阴数之穷。故百六亦称阴六。天厄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即阴六。唐 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⒊厄运或灾害。北齐 李清《造报德像碑》:“阳九作沴,濡足於 尧 季;阴六为灾,授手於 汤 日。”
- 12.
鼎卦释义:《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五十卦,代号是3:5,主卦是3卦巽卦,阳数是3;客卦是5卦离卦,阳数是5。异卦相叠。燃木煮食,化生为熟,除旧布新的意思。